2011-04-15 01:48:28
7日,北京住建委官網上發布了一條處罰消息:經查實,北京知名地產中介公司鑫尊地產天慧園店業務人員及店長私自向沒有5年納稅證明的購房人進行不實承諾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北京住建委已對鑫尊地產作出相應處罰。
雖然北京市政府嚴打限購令的規避風,但4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買方身份調查后發現,限購令的規避風仍然盛行,只不過重點已由違規補交社保,轉向先私簽合同,過幾年再過戶的“私了”方式。
記者以購房者身份向北京一家知名中介工作人員咨詢購買資格問題時,當他得知記者既無5年社保證明,又開不出5年北京納稅證明時,他表示:“最近風聲較緊,以前補交社保的辦法已很難操作。”他繼而詢問記者:“在北京是否有北京戶籍的親戚或非常好的朋友?如果有,且對方還有剩余未用完的購房資格,可以先以對方的名義,借用對方的購房資格買房,待自己具備購房資格時,再由對方轉回到自己名下。”
當知道記者沒有北京戶籍的親戚或好朋友時,他停頓了一下主動向記者介紹,如果買方的社保證明或納稅證明不夠5年,可以通過先簽合同,未來再過戶的方式來實現買房。他解釋,買方可以一次性全款支付給賣方,然后賣方與買方私下簽訂一份房屋權益轉讓協議,主要內容是將目標房屋的所有處置權轉讓給買方。為保險起見,雙方可到公證處為轉讓協議做公證。待買方的社保證明或納稅證明達到購房資格時,買方再憑借該協議,辦理房屋過戶手續。
記者以買方身份致電多位中介工作人員,他們都極力介紹此種先簽合同后過戶的方式。但業內人士提醒,此種方式潛在風險很大。由于沒有過戶,雖然買賣雙私下簽訂的合同有效,但并不能夠完全保證房產就是購房者擁有,而且可能出現賣方 “一房二賣”甚至“多賣”的現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