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9 01:49:27
陜西咸陽日前決定回購兩座總投資逾2億元的大橋,供市民免費通行?;刭彽谋尘笆牵數亟煌〒矶潞車乐?,取消收費是為了緩解擁堵?;刭彺髽?,供市民免費通行,還路于民。筆者認為,咸陽的這一舉措,不僅對其他城市緩解交通擁堵有示范效應,也是對那種“收費還貸”修橋建路模式的反思。
為什么要回購呢?因為政府當年修橋走的是市場化模式。修橋,政府不直接投資,而是讓企業投資,然后政府通過允許企業收費的方式來讓企業收回成本和盈利。因為這種市場化的模式,政府部門可以轉嫁投資的責任,所以政府非常喜歡。企業當然也喜歡,因為收費期限一般都比較長,過路過橋費收起來也很容易,這是很賺錢的買賣。收費還貸,政府和企業雙贏,可受害的是老百姓,他們的出行被一個個收費站綁架了,不得不為這種經營模式支付著昂貴的通行成本。中國收費高速公路的里程世界第一,世界上收費公路有70%在中國,就是拜這種“收費還貸”的經營模式所賜。
這種將公路和大橋的投資轉嫁給企業的模式,其實是不正當的。因為路橋是一種公共產品,公眾已經通過納稅為這種公共服務付了錢,政府應該通過投資為公眾提供免費的服務。政府修路修橋,天經地義,老百姓走免費路,也是天經地義,沒有占政府的便宜,因為我們在納稅中已經付費了。再收費,就是重復征稅,讓老百姓為同一種服務交兩次的稅。
因為這種市場化經營模式,城市的橋多是收費的。導致的一大惡果是,雖然城市的路和橋越建越多,越修越好,可路卻越來越難走了。比如武漢市,長江和漢江上修的橋越來越多,可武漢市民普遍感到橋越來越難過了。都收費,而且不斷漲價。被橋所困,南京市民有著同樣的郁悶。過橋收費,不僅影響了百姓出行,讓城市更擁堵,而且很關鍵的是,因為提升了企業的物流成本,使城市處在收費站的重重包圍中,企業都不敢來投資了。企業如今投資時,一般會把 “這個地方有多少收費站”當作評價投資環境的關鍵要素之一,不少投資商還沒有進這個城市,就被周邊無數個收費站和它們高昂的收費給嚇走了。
想起一件事,當年某地,被收費公路所困,為了解困,政府不得不在原有的收費公路之外,再投資修了一條繞道的公路供市民免費通行。雖然這條路很繞,但老百姓還是放棄了原來的收費公路,而走這種繞道的路,并感謝政府為民做了一件好事。咸陽花錢回購企業投資的橋供市民免費通行,顯然也繞了彎子。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當初政府直接投資修橋供市民免費通行的話,就能免了這道麻煩的“回購”程序。
事實證明,政府的這種投資責任最終還是逃避不了的,賣出去的路權,政府早晚還得花錢買回來。期待其他地方也能效仿咸陽,還路還橋于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