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9 01:46:02
事實上,這兩個問題討論的價值有限。在筆者看來,普查數據可信,有小的誤差也應該在正常范圍內。至于人口政策如何調整,胡錦濤總書記已經提出六點明確要求。而且,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問題,決策層已經注意到了。因此,筆者認為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應該是公共服務是否跟上了人口變化。
筆者注意到,這10年來,中國人口有五大變化:一是男女比例失調問題有所緩解,總人口性別比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二是老齡化進程加快,60歲以上人口占13.26%;三是城鎮化帶來城市人口增長,城鎮人口已占總人口49.68%;四是從區域分布看,東部人口占常住人口37.98%;五是流動人口大幅增加,現有流動人口26139萬人,10年間增長逾80%。
對于這些變化,公共服務是否都跟上了?值得問一問。比如,法律早已明令禁止實行胎兒性別測定,但現實中仍存在性別鑒定,墮胎現象依然嚴重,女嬰生存權被剝奪不是個例。再比如,面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們似乎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解決養老問題一是靠社保,二是靠子女。然而,很多地方社保是連年虧空的,“空巢老人”不斷增多則充分說明子女養老不太可靠。
如果問這10年來人口最大的變化是什么?顯然,是人口的流動現象。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西部人口向東南部流動。遺憾的是,我們的公共服務沒有完全跟上人口流動的變化,不僅外來人口在城市不能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而且還要在某些特殊時期被城市以各種理由清理出去;而留守于農村的人口——老人、婦女、兒童同樣缺少公共服務。
盡管有關方面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比如,從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但現有的公共服務遠遠滿足不了流動人口的需要。無論是子女上學,還是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沒有創造出公平的環境,所以北京才有上萬名外地孩子的父母聯名呼吁孩子在京高考權,戶籍的不同同樣導致住房保障待遇不同。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第二號公報顯示,河南省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省。然而,現在廣東是全國常住人口最多的省,類似于這樣的人口變化,對于廣東的公共服務而言就是挑戰。就拿每年春節前后返鄉返城的“摩托車大軍”來說,就是公共服務不完善的體現——有多少人愿意冒著風雪長途跋涉呢?如果有完善的交通、合理的票價,誰還會騎著摩托車奔波?當然,讓廣東一個地方承擔人口轉移的壓力,也不合理。
因此,筆者認為,公共服務如何緊跟人口變化,首先從國家層面上需要科學設計和制度安排,比如,加快戶籍改革的步伐,加大公共服務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統籌城鄉發展;其次,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在制定人口、教育、住房等政策時,不要有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我們要意識到,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人才與勞動力的流動,是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