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4 01:05:57
其實,在A股市場中,股價跌去百元的并不罕見。當年的億安科技(現ST寶利來)曾挾網絡股的泡沫創出126.31元的“天價”,而在投資者恢復理性之后,一切都煙消云散。在金融危機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打擊下,ST寶利來股價最低曾探至3.18元,只剩下原來的“零頭”。中國船舶可是上輪大牛市的大牛股,股價最高上摸300元大關,如今也只能在70元左右的價位上徘徊。碧水源與海普瑞的“破百”之所以引起市場的關注,則是由于其高成長性的神話破滅的結果,兩家公司紛紛跌下 “神壇”,或許早已 “被注定”。
碧水源掛牌于創業板,當初以69元的發行價和94.52倍的市盈率發行新股時,市場一片驚嘆之聲。1.61%的網上中簽率與不到0.85%的網下機構配售比例,說明其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程度,而上市公司所鼓吹的核心三要素即環保愿景、核心技術、無限成長空間,則成為吸引投資者的皇帝新衣。在高價發行新股問題上,海普瑞堪稱A股市場的一面“旗幟”。148元/股的發行價格,雖不能斷言會“絕后”,但絕對是“空前”的。盡管如此,靠“包裝”的海普瑞仍然遭遇市場的用“腳”投票。
兩只股票都具備共同的特點,其一是受到機構投資者的追捧,否則就不可能成為 “百元股俱樂部”的成員;其二是離不開發行人與保薦機構的大肆宣揚,獨特的概念、極高的成長潛力,再加上市場的投機炒作,最終成就了兩只股票的百元夢,也害慘了高位的接盤者。
但夢想終究只是夢想,在年報與季報揭穿其真面目之后,股價的“裸泳”也僅僅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碧水源掛牌3個月后下跌超過百元與海普瑞掙扎數月后同樣下跌超過百元,機構投資者是否仍在其中駐扎已經顯得不重要了。畢竟,支撐高價股價位的,除了機構投資者,還有市場其他方面的力量。
兩只股票下跌超過百元,市場行“注目禮”是正常的。但更應該反思的是,碧水源與海普瑞當初為什么會站上百元,其后的下跌為什么又會如此的慘烈?
在新股發行制度歷經兩次改革后,畸形化發行大行其道。A股市場需要正常化的市場化發行,但畸形化發行卻不應成為追逐的目標。然而,新股發行中的“三高”現象,以及無論是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還是網上中簽率與網下配售比例頻創紀錄的事實,至少說明目前的新股市場化發行并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這也是兩家公司高價發行的癥結所在。
其次,新股發行中越來越呈現出發行人與保薦機構為了自身利益而攝取市場利益的跡象,而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則變成其中的“幫兇”。看看哪一家的新股發行,其發行價格不是由基金說了算的?基金在詢價中雖然也處于弱勢地位,但其“一家獨大”的特性,卻也暴露出現行詢價機制中的種種弊端。
其三,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機構投資者能夠將碧水源與海普瑞的股價高高舉起,也能將其“輕輕”地放下。這其中,不僅招致自身出現損失,也導致更多的跟風者要么套牢要么只有割肉出局。
事實上,碧水源與海普瑞等高價股紛紛跌下“神壇”,市場更應該為之慶賀,盡管其中的代價不菲。因為個中不僅撕下了某些高價股的“畫皮”,也是市場趨于理性的表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