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01:09:19
因為兩份募集資金說明書的不實表述,山鋼集團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每經記者 張國棟 發自北京
因為兩份募集資金說明書的不實表述,山鋼集團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繼8月底發行22億元短期融資券后,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鋼集團)近日擬再發10億元中期票據。昨日(11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和《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后發現,山鋼集團在表述中,將已掛牌轉讓80%產權的石門鐵礦表述為持股比例100%。
實際上,石門鐵礦80%的國有產權此前就已通過山東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受讓方為該企業管理層及其內部職工。
對此,記者昨日多次致電山鋼集團,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山鋼集團對此并無官方回應。“我不知道募集這事,我們只是宣傳部門。”該集團黨群工作部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
但有行業人士認為,礦山資產是企業發行債券的重要擔保,“山鋼集團將管理層和員工持產權80%的石門鐵礦描述為100%持股的企業,有美化資產的嫌疑,可能是出于發行債券以緩解資金壓力的需要”。
實際產權占比僅2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和《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后發現,在兩份說明書的“公司擁有礦山企業情況”一欄中,石門鐵礦均位列其中。按照披露信息,石門鐵礦可采儲量4460萬噸,可采年限為30年,年產鐵精粉13萬噸,公司(山鋼集團)持股比例為100%。
早在2009年12月9日至2010年1月6日,石門鐵礦80%的國有產權就已通過山東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若交易成功,石門鐵礦包括公司高管層在內的691名在職職工將成為公司股東。”多家媒體此前如是報道。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到的山東省國資委的有關批準文件顯示,在公示期限內無異議的情況下,“同意濟鋼集團有限公司(山鋼集團子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將其持有的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石門鐵礦80%的國有產權,以18835.4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石門鐵礦管理層及其內部職工”。這意味著,山鋼集團持有的石門鐵礦股權僅占20%。
公開資料顯示,石門鐵礦地處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魯城鄉石門村,注冊資本為5280萬元,主營業務為鐵礦石采選、加工等業務。“石門鐵礦在濟鋼集團的業務范圍內屬于原料生產系統,仍屬于輔業,其轉讓主要是為推進集團的主輔分離工作。”濟鋼集團一位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據悉,山鋼集團自供鐵礦石比例在10%左右,主要來自旗下金嶺鐵礦、萊蕪礦業等,今年上半年自產鐵精粉總計162萬噸。而根據規劃,至2020年山鋼集團自有礦山鐵精礦年產量將達到1500萬噸以上,將自供比例提升至30%左右。
公司債務壓力較大
本是已轉讓的鐵礦資產,緣何連續兩次均表述為公司100%持股?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上述說明書中的聯系方式聯系山鋼集團,但該電話無人接聽。山鋼集團黨群工作部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不知道募集這事,我們只是宣傳部門”。
盡管山鋼集團無回應,但行業人士似乎已給出 “答案”,“100%控股沒錯,但若說成100%持股,就存在美化資產的嫌疑。”同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稱,礦山資產是企業發行債券的重要擔保,山鋼集團如此做,“可能是出于發行債券以緩解資金壓力的需要”。
數據顯示,山鋼集團近年整體負債規模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截至2011年6月末,公司總債務達798.5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3.82%,總資本化比率66.99%,公司債務壓力較大。此外,根據山鋼集團淘汰落后產能與新建并舉的規劃,近年將淘汰部分落后產能,同時,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青鋼搬遷項目一旦獲批啟動,集團也將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到的信息顯示,根據山鋼集團現有的各項融資到期時間分類,2011年到期340億元,2012年到期238億元,2013年到期60億元,2014年以后到期122億元。而在2011年上半年,公司采購鐵礦石、焦煤、焦炭的金額分別為165.41億元、66.09億元、16.41億元,公司在對外采購中大約形成15億元左右的資金缺口。
山鋼集團兩次募集資金,正是要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運營資金。據悉,公司擬將本次發行所募集10億元資金的80%,即8億元用來歸還下屬子公司濟鋼集團3億元到期銀行貸款、萊鋼集團5億元到期銀行貸款,另外20%,即2億元用于補充下屬子公司萊鋼集團的流動資金。
另據上述說明書披露,截至2011年1~6月,山鋼集團的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較去年大幅下降。“債務陸續到期,而收入又大幅下降,眼下的山鋼集團資金壓力很大,這也是山鋼集團發債募集資金的一個原因。”上述人士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