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8 01:32:25
曹中銘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問題不僅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
對于如何進行改革、從哪些方面入手,市場上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由《每日經濟新聞》研究院委托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先生提交的 《關于改革新股發行制度的建議》,其創新的舉措則非常吸引市場的眼球。該提案歸納起來只有9個字:“能做空、限超募、罰變臉。”主要內容包括新股定價、轉融通做空、募集資金定額、限售股解禁、確定中介機構責任、防PE腐敗等多個方面。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核心無疑在于定價,“三高”發行的根本其實也是由定價引起的。在高價發行背景下,高市盈率與高超募只不過是其“副產品”。為了使新股定價更加合理,監管部門推出了由第三方發布上市公司行業平均市盈率數據的措施,并將強化對于基金等詢價機構的監管。此舉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另外,為了抑制高價發行,存量發行被頻頻提及。但存量發行卻面臨著法律上的障礙,除非對《公司法》的相關條款進行修改。而提案中將原始股東手中股份提前轉融通的建議,既解決了存量發行的問題,又增加了新股的流通量,對于抑制新股高價發行無形中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超募伴隨著高價發行而生,但即便是發行價格合理了,如果新股發行數量較大,同樣無法解決高超募這一癥結。此時,限制發行人“圈”更多錢就顯得尤為必要。中國交建發行新股時,其既限定發行數量又限定融資額度的“雙限”發行曾獲市場的一致好評。為了防范高超募現象的重演,提案建議:新股發行按需募資,募投項目需要多少資金就募集多少,發行價格確定后,即可計算出股份發行量。事實上,正是因為限定了融資額度,中國交建的發行規模最終進一步縮減,其發行市盈率亦同步下降,投資價值則得到提升。因此,提案建議限額發行防超募很有新意。
近幾年大量新股密集上市,“繁華”的背后卻不堪回首。一方面是出現了大面積的破發現象,導致中簽投資者損失慘重;另一方面,大范圍的業績“變臉”亦形成另類風景。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經發布業績快報的中小板、創業板個股中,已有273只個股出現業績同比下滑,其中,上市首年業績“變臉”的就達到了65只。這么多新股業績“變臉”,雖然不排除少數是因為市場變化等客觀原因導致的,但通過包裝粉飾業績而混進市場的定然不少。企業上市,有為了融資的因素,但其更看重的則應該是包括今后能夠高位套現在內的巨大利益,中小板、創業板眾多發起人股東限售股解禁后,紛紛套現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了防止包裝粉飾者早日套現,也為了上市公司能夠搞好經營回報其投資者,提案中“新股上市后業績與限售股解禁掛鉤”的建議可謂對癥下藥,也擊中了要害。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亦表示具體措施將分步實施,但能夠消除現行制度中的弊端應該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創新也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