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01:40:34
石油發展未來可能取決于天然氣。近幾年,天然氣價格處于令人矚目的下降通道中。
圍繞石油有個巨大的陽謀。
石油發展未來可能取決于天然氣。近幾年,天然氣價格處于令人矚目的下降通道中。3月28日,摩根士丹利公布對大宗商品前景的最新預期,黃金仍然是今年的首選投資品。與去年12月公布的預期相比,天然氣價格預期下調近30%。2012年平均油價仍維持在每桶105美元的高位。另據布隆伯格統計,過去一年中回報率最高的三大商品依次為黃金 (18%)、RBOB汽油 (11%)和布倫特原油(8%),回報率最差的依次為棉花(-53%)、天然氣(-49%)和咖啡(-30%)。
從2008年開始,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價格就開始持續下降。非常規天然氣成為基礎資源中備受關注的角色,將對石油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下降與頁巖氣密切相關,這讓掌握資源與技術優勢的美國公司感到振奮。去年1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大幅更新了美國可開采頁巖氣資源數量,認為頁巖氣將在未來美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美國目前擁有技術上可提取的頁巖氣資源827萬億立方英尺 (1立方英尺合0.028317立方米)。2009年至2035年,美國的頁巖氣產量將增加近4倍。今年1月,EIA在能源展望報告中再次樂觀預測,到2021年,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將超過消費量,同時還將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連奧巴馬總統也在2012年國情咨文中自信地宣稱:“我們的天然氣儲量足夠使用100年。”雖然美國頁巖氣儲量說法不同,但前景看好不錯。
美國的頁巖氣技術世界占優。在1997年,Mitchel能源公司因首次使用清水壓裂作業,使最終采收率提高了20%以上,作業費用減少了65%。美國頁巖氣的生產從2005年到2010年增長了近6倍,從209億立方米增長到1359億立方米,后者占到2010年天然氣總產量的23%。
2009年是個標志性年份,美國天然氣總產量達到5858億立方米(其中頁巖氣產量為930億立方米),首次超過俄羅斯的5277億立方米,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石油巨頭們紛紛轉向。??松梨谛掳l布的2012年 《世界能源展望》預測,到2040年,石油和天然氣將占全球能源消耗的60%,目前這一比例為55%。近段時間,美國東海岸有不少煉油廠都面臨關閉和待售的命運,繼殼牌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出售了它們位于西歐和美國的煉油廠后,今年3月,??松梨谝补麛鄾Q定出售其日本煉油部門,由日本第二大煉油商東燃通用株式會社以39億美元現金加銀行貸款的方式出手購得,??松梨趯I務重點全部集中在高利潤的上游勘探領域,以及石油和天然氣新來源的開發上面。
未來基礎資源行業將如何變化?通過原油儲備部分掌握原油定價權;通過開發頁巖氣等新型能源的方式,掌握未來的能源技術與資源定價權,保證糧食與原油不會提升美國的通脹率,即便在中國制造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一手壓低利率,一手控制通脹。
發達國家掌握上游勘探技術,掌握金融定價權,逐步向制造大國轉移煉油等下游重化工業。經過20年的開發培育,美國頁巖氣生產、技術逐步成熟。通過維持石油價格,包括頁巖氣等石油勘探開采有了資金來源,也有了攻城略地的資本。比如??松梨诔晒Υ蛉氲聡袌?,是目前握有德國政府勘探許可最多的公司。
中國該怎么辦?是亦步亦趨開發頁巖氣,還是另辟蹊徑走自己的能源道路?
中國照搬美國模式必落于人后。一方面我國頁巖氣資源勘探和開發起步晚,國土資源部2005年才開始前期調研,至今沒有對國內頁巖氣資源潛力和有利區帶進行系統評價和技術先導性試驗。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與美國無法相比,另一方面地質條件不同,能源壟斷模式也不同。
隨著頁巖氣“十二五”規劃,我國頁巖氣開發政策逐步明朗,這一非常規天然氣迅速升溫。根據 《規劃》,到2015年,國內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2020年力爭實現600億~1000億立方米。而在 《規劃》背后,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現狀卻并不能令人滿意,年鉆井數不到50口,開發企業只有5家。
現在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巨頭顯示他們捍衛中國能源安全的關鍵時刻。我國應該開發頁巖氣,還是發展其他適合本土地質條件、經濟條件的新能源,或是以現有的能源著力于改進能源使用效率,通過金融市場掌握一定的能源話語權?上述問題非負責任、有擔當、有全盤考慮的專業人士不能回答。
頁巖氣只是較為清潔的能源中的一種,只要我國在某個方向上取得突破,不論是新能源,還是舊能源的利用,只要我國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未來就不會太悲觀。當然,彌補壟斷巨頭煉油虧損的提價、對八字還沒有一撇的頁巖氣的股市炒作,都不在捍衛中國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之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