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2 01:31:30
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在與保險代理機構簽訂代理合同中應約定有關禁止代理機構誤導宣傳的條款,明確界定代理機構的責任,防止出現銷售誤導行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李聽 發自上海
6月21日,保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壽險詐騙風險防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顯示,近期個別保險代理機構銷售人員采取代客戶辦理退保和保單質押貸款等方式進行詐騙,非法騙取保險公司資金。保險公司在收付費環節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識別客戶身份,錯將保費計入他人保單名下,沒有將退保金及保單質押貸款發放給投保人本人,導致案件的發生。
針對上述情況,中國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要嚴格執行收付費管理規定,采取有效措施識別客戶身份,通過銀行等資金支付系統轉賬收付費應當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賬戶信息進行核對,確保收付費對象與保險合同載明的信息一致。
同時,保監會要求各保險公司在與保險代理機構簽訂代理合同中應約定有關禁止代理機構誤導宣傳的條款,明確界定代理機構的責任,定期對代理機構服務質量進行評估,防止出現銷售誤導行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陜西省保險行業協會近日完成的《陜西省保險欺詐現狀分析及應對》專題調研報告顯示,2009年至2011年,陜西保險業發現涉嫌保險欺詐案件約1.5萬件,涉案金額約2.46億元。
保險欺詐產生的原因較多,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如欺詐案件中犯罪分子對保險欺詐法律后果認識不足,法制觀念淡??;保險機構內控機制和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對于關鍵節點的風險管控不嚴,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發案后保險公司取證難、調查難;此類案件的隱蔽性、內外部勾結作案,查處難度大,不易被發現;保險公司疏于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有力的打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6月初中國保監會就向各保監局及相關保險機構下發了《通知》。部分地區隨之成立了保險業反保險欺詐中心。
日前,在蘇州市保險業反保險欺詐中心成立當日,蘇州本地一家保險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保險欺詐違法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專業化、團伙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對保險業健康發展造成極大危害。”該負責人還表示,今后保監局、經偵支隊、行業協會等部門協同開展工作,并制定相關工作機制和實施細則,希望能有好的效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