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00:59:31
目前,投資仍是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如把中長期調結構的投資與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力求二者兼顧,應該可以做到。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一些城市建設投資不能光建‘面子’,也要建好‘里子’。而一些西部地區,‘面子里子’都沒建好。”北京地區某金融機構分析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目前,投資仍是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如把中長期調結構的投資與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力求二者兼顧,應該可以做到。而不論是地方還是中央的投資,都離不開資金支持。無疑,這給央行調控增加了更多難度。
8月3日至4日,央行2012年分支行行長座談會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今年下半年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央行或“糾結”預調微調
進入二季度,宏觀經濟并未“反彈”,而是進一步放緩,GDP、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回落,中采PMI指數明顯下滑,通貨膨脹進入2%~3%區間,央行年內兩次降準、降息,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
但流動性的韁繩并不能說放就放。6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3.6%,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4.7%,較2009年刺激經濟時期動輒20%以上的M2增速要低不少,但存量部分與其他國家經濟體相比仍然龐大,而過度的流動性被認為是造成上一輪通貨膨脹的直接“推手”。
“穩增長”和“防通脹”,央行在近期的報告中屢次將前者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但無奈的是,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正在遞減。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為,經過今年的兩次降準、降息,經濟基本面沒有太大轉變,“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宏觀經濟不太好,而微觀層面更差,二季度一些企業經營狀況很艱難。”
“貨幣層面央行可能不想放得太開,但又希望有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希望銀行讓一部分利出來。但現在貸款在供需層面失衡,經濟處于不好的周期下,銀行想放款的客戶可能不需要貸款,而銀行的壞賬率存在潛在上升的風險,放貸比較保守。”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發展處宏觀研究員劉忠渤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將貨幣比喻為水的流動,央行貨幣政策只能保持一定的水量,但在引導水的流向方面還是缺乏效果。”
在2012年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央行再次強調,下半年要繼續加強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發揮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改進和完善信貸政策,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這與上周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相關表述如出一轍,“因貨幣政策的效果有限,下半年大家更期待一些財政措施,如結構性減稅和刺激政策,但在十八大召開以前,大的政策變化也不會出來,央行屢次強調‘預調微調’,可能央行也還沒想好,比較糾結。”上述北京地區分析人士稱。
下半年期待政策創新
2012年央行分支行行長會議,還分析了當前存在的金融風險隱患,并稱,“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系統性風險與當前宏觀經濟增速下滑有很大關系,企業的需求下降、銷售不暢、盈利減少導致投資和生產受到影響,也對金融機構的資產安全形成威脅。”周景彤認為,區域性風險則與系統性風險密切相關,如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發生的中小企業跑路、倒閉現象。在全球經濟疲軟,需求萎縮時,一些制造企業又受到勞動力成本和資金成本上升的擠壓,在其本身的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發展特征下,形成了區域性的金融風險。
而在上周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在下階段政策思路的表述中,也首次增加并強調“防范跨行業、跨市場風險,防范實體經濟部分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及正規金融體系外的各類融資活動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
巴克萊資本認為,中國央行對全球經濟及國內通脹風險的觀點已有明顯改變。除政治及經濟對其他政策實施時的限制,第三季度將迎來貨幣寬松。
“要防范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必須把GDP增速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我們認為今年的GDP潛在增長率在8%左右,這是一個適度的水平。”周景彤表示。
目前,機構對7月份信貸增長規模的預計普遍在6000億~7000億之間,比起增量控制更重要的是,央行傳達了希望能調整信貸結構的信息,如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有效解決信貸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并列舉了重點支持的行業。
但問題是,除了降準和降息,央行的貨幣寬松工具難有新意,并且正如上文所述其刺激經濟的效果有限。但央行在上半年放寬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以及擴大人民幣中間價波幅等舉動,則釋放了另外一種積極的市場化改革信號。
劉忠渤認為,這個時點上能看到的政策工具非常有限,央行在上半年的兩次降息和擴大存貸款浮動區間,還是比較激進的。“下半年是否還有其他的創新舉措出來,市場也很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