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2-08-13 08:48:37
國內一家股份制銀行8月10日發布內部緊急風險提示,工程機械行業某大型企業集團擔保的按揭貸款已出現大面積逾期,銀行將重新審核該集團授信,并降低風險敞口。記者從該行消息人士處獲悉,此次事件并非該集團本身出了問題,而是由其擔保的融資無法償還,風險主體是其下游的基建及房地產建筑類企業客戶。
“估計在國有銀行的逾貸問題更嚴重,涉及總金額可能在幾億至十幾億。”該消息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透露,上述企業集團僅在該股份行的按揭擔保融資就超過50筆,且其關聯企業主要在華北、華南及華東等地。種種跡象表明,工程機械融資租賃銷售盲目發展帶來的后果正在顯現。
融資租賃風險暴露
據了解,問題核心不是機械生產廠家,而是宏觀調控環境下需求不振,導致后端的資金模式遭遇瓶頸。不過因為貸款是由該集團提供擔保,所以銀行拿其“開刀”。
工商銀行江蘇省某分行副行長介紹,類似于上述股份銀行的風險提示,其實年初就在工商銀行內部傳達過,具體操作就是縮減相關貸款的融資規模、控制風險。
按揭貸款模式在工程機械行業企業中很常見,其中 “廠商系”融資租賃、“銀行系”融資租賃在各類業務占比較大。以銀行與經銷商合作的融資租賃協議為例,在銷售時是以機器殘值作為擔保,一般會明確:貸款發生風險時,銀行要處置抵押物,經銷商則要承擔回購責任。
“工程機械融資租賃與一手房按揭貸款類似,下游客戶會定期分批償還設備貨款。”東北證券(000686)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師黎焜說,如果按揭逾期未還,授權經銷商一般會給其2~3個月延緩期,延緩期后就有權收回機器,也就是所謂的“回購”。
讓上述工商銀行副行長擔心的是“行業大面積違約”。他表示,貸款逾期會觸發經銷商或生產商的回購條款,但只能小范圍解決問題,“如果整個行業大面積違約,回購也無濟于事,畢竟生產商也面臨現金流制約。”
興業銀行(601166)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除了商業銀行壞賬率可能上升外,經濟下行周期中相關產業表現疲軟,要警惕這種風險向其他行業蔓延。
生產企業回購壓力大
隨著去年工程機械行業需求大幅下滑,生產企業也在加大融資租賃銷售規模,意圖保住市場份額,“零首付”、“先拿貨后付款”等行業促銷手段頻現。但在行業下行期,這種極端銷售方式無疑會放大生產企業的回購風險。
記者查閱該行業上市公司2011年年報后發現,幾乎所有公司和銀行簽署的金融服務協議中,都安排了按揭貸款回購擔保條款。這類按揭貸款期限在24~36個月之間,當經銷商或客戶在貸款期限內連續數月(一般是3個月)未能按時、足額歸還銀行貸款本息時,將觸發回購條款。要么由上市公司承擔回購義務,要么由上市公司和經銷商共同承擔回購義務。
同時,不少行業公司在2011年年報中坦承已經存在數額不等的逾期貸款,只是尚未達到合同回購條件。這表明,工程機械行業融資租賃銷售模式的風險在去年末已經抬頭。
進入2012年,上述風險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中國工程機械商貿網跟蹤監測報告顯示,今年1~2月,生產商遭遇近年來最為糟糕的客戶還款期,延期還款現象非常普遍。且今年上半年市場銷售明顯下行,主要原因是項目開工不足,客戶呈觀望態度。
一般來說,工程機械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融資租賃規模在同步增加。遠東租賃一位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任何融資租賃業務一旦違約,都會加大企業現金流壓力。
記者查閱中聯重科(000157)、徐工科技、山推股份(000680)、三一重工(600031)、常林股份(600710)等行業公司一季報時看到,應收賬款規模均呈上升趨勢,不少公司在“變動原因”這一欄上標注“采用分期付款形式銷售”或“信用銷售規模加大”。此外,這五家龍頭企業一季度合計產生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70.63億元,較去年末大幅減少。
盲目發展或釀行業苦果
2004年5月,在北京成立融資服務公司的行業巨頭卡特彼勒,第一次將工程機械融資租賃業務帶入中國。8年后的今天,國內主要工程機械生產企業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融資租賃公司,業務發展迅猛。
“2006年到2007年是機械行業融資租賃公司成立的高峰期。”工程機械工業協會融資租賃分會會長李寒兵告訴記者,隨著2009年到2010年行業需求大規模增長,租賃業務也在快速發展,這很大程度上幫助了企業的中小客戶快速成長。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20大類工程機械產品銷售收入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17%以上。據了解,目前國內工程機械類企業銷售產品時,融資租賃模式占比在三至八成不等,全款支付僅占少數。
東北證券黎焜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下游客戶中,基建及房地產企業占比在一半以上;主要產品中,混凝土水泥攪拌機售價一般略低于100萬元,挖掘機、汽車起重機等售價約在幾十萬元至100萬元之間。客戶購買機器,采用按揭貸款是行業慣例。
李寒兵向記者介紹,今年上半年協會調研發現,工程機械行業融資租賃業務的風險在慢慢顯現,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前期生產企業的經銷商對下游客戶把關不嚴,一些資質不全的自然人客戶被放行;二是不少建筑工程處于半停工狀態,直接導致下游客戶回款困難。
“在經濟形勢好的階段,這種模式并無不妥。但現在基建行業低迷,國家對房地產調控一直沒有放松,相關企業資金出了問題,就把一連串的歷史問題給帶出來了。”國內某商業銀行信貸部門人士對此表示。他認為,短期內這一趨勢還有可能延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