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00:57:2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春暉 發自廣州
每經記者 胡春暉 發自廣州
8月12日,廣州國際金融城(以下簡稱金融城)規劃三大備選方案揭曉,總規劃為7.5平方公里的廣州國際金融城或將在珠江邊建起高600米的廣州第一高樓。
今年6月27日,《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準,直接推動了廣東建設“金融強省”的步伐。廣州近年也力推“金融強市”戰略,除了廣州南沙將被作為省級的金融創新和開放平臺外,首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金交會)在6月26日舉辦,廣州民間金融街在6月28日正式開業,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在8月9日正式掛牌。
“廣州的金融業在過去的十幾年確實落后了,而如今廣州正以‘金融’為抓手,帶動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的發展。”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了解,此前廣州極力爭取的“新三板”試點希望落空,名單中沒有廣州。
金融城將建第一高樓
廣州國際金融城的規劃定位為:從全球、東南亞地區和華南地區三個層面培育廣州國際金融城的功能特色,強化華南金融中心、區域監管中心、金融總部聚集區、金融市場服務平臺集聚區、新興市場交易中心、廣州國際財富中心、后金融時代的專業型金融中心等多種核心職能,將廣州國際金融城打造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國際性區域金融中心、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它的整體規劃研究范圍北起黃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東至天河區界,西至華南快速干線,總面積7.5平方公里。起步區范圍北至黃埔大道,南至珠江岸線,東至車陂路,西至科韻路,面積1.32平方公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2日公布的三個備選方案中看到,三者都設計了地標式的超高層建筑。最高建筑高度分別為600米、580米、450米。此前廣州白鵝潭地區規劃中提出將建設高600米的鉆石大廈,而如今廣州國際金融城也將建設高達600米的“金融塔”,兩者若建成的話,將并列為廣州最高建筑。
除了地標高樓、超大中央廣場、雙層臨水騎樓、多層地下空間外,還引入高鐵讓金融城,10分鐘到火車站,20分鐘到機場,此外金融城還保留了紅磚廠,改造南方面粉廠等工業遺址。
密集的金融項目
廣州從2005年開始提出 “金融強市”戰略,但在初期的動作并不多。2011年廣州金融建設開始加速,2011年5月,廣州出臺了《廣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劃 (2011~2020年)》和《關于加快建設廣州區域金融中心的實施意見》,提出發展總體目標為:到2012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打造1~2個跨區域的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融市場交易平臺,發展10家左右具有全國影響力、綜合實力位居同行業前列的金融機構,培育100家上市公司。
到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發展15家左右具有全國影響力、綜合實力位居同行業前列的金融機構,培育150~200家上市公司。
到2020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區域金融中心的水平。
據悉,截至2011年,全省金融機構總資產已達13.08萬億元人民幣,繼續超過香港;同期全省上市公司達359家,僅2011年就新增47家。
而已經舉辦和建成的首屆金交會、廣州民間金融街、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則是對上述規劃的真正落地。
2012年6月26日,首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開幕,“轉型升級、金融先行”是首屆金交會的主題,在為期三天的金交會上,59家金融機構推出了287項優惠政策,將促成對接項目171個,合計擬簽約金額7146億元。
6月28日,廣州民間金融街正式開業,打造民間借貸的“廣州價格”。當日就有32家金融機構集體入駐。
8月9日,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開業首日,57家企業掛牌交易,34家機構成為首批會員,20家會員銀行為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提供股權質押授信額度3810億元,5家股權投資基金與掛牌企業達成投資意向100億元。廣州市副市長歐陽衛民表示,年底將爭取掛牌企業達到100家。
金融建設不宜過急
“廣州的金融建設在過去十幾年確實落后了。”林江分析了廣州金融建設加速的原因。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廣東省包括廣州市一直都在強調控制金融風險,以至于沒能及時把握金融業發展的先機。另外,廣州以加工制造業起家,如今加工制造業要向現代制造業轉變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廣州比廣東省的其他城市更加有條件。金融業對比其他服務業的附加值較高。廣州選擇了金融業作為建設現代服務業的突破口。金融業的產業鏈、資金鏈很長,不僅可以吸引銀行、基金、期貨等金融機構,還能吸引中小企業、大量人才。”林江說。此外,廣州既有傳統產業,又有現代產業,而金融業可以把兩者較好的結合起來,所以廣州大力推動金融業的發展。
林江還表示,由于廣州目前的金融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還談不上競爭。“從全省的角度來看,廣東的金融規劃比較完善,能夠發揮綜合性的優勢,廣州和深圳各自的優勢不同,能夠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但是從廣州市來看,正在規劃中的廣州金融城的功能太過綜合了,把廣州其他區的金融項目全部功能都納入里面,政府有些‘操之過急’。”
“資源是有限的,不能也不要太分散,集中在一個點上容易出效果。”林江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