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5 01:04: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日前,保險機構委托基金專戶投資的首批產品已敲定!
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距離9月底保監會向首批險資投資管理人發放資格尚不足1個月,保險巨頭中國平安便首吃“螃蟹”,與富國基金已達成投資意向。而此前,中國平安與基金公司早有接觸,已通過投資顧問的形式與嘉實基金和廣發基金合作過權益類投資產品,因此此番合作才得以迅速推進。據悉,中國平安對基金公司新一輪的招標仍在進行之中。
平安火速“下單”擬設專戶產品
從多個渠道確認的消息顯示,保險公司委托基金、券商等機構進行資產管理一事已有了實質性進展。
國內保費收入排名第二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近期與富國基金達成投資意向,擬設立一只5億元“一對一”量化投資專戶產品,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
富國基金名列保監會于10月12日公示的第二批獲得險資管理資格的機構名單。而在此之前,中國平安與富國基金早有接觸,因此其資格一獲批便迅速得以開展合作。
據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中國平安便著手在資產管理公司之外尋找能夠受托管理資產的機構,數家基金公司入選,包括嘉實、廣發。由于彼時保監會尚不允許外部機構代為進行投資,嘉實基金和廣發基金則以投資顧問的身份進行管理。
據了解,兩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均為權益類產品,其中嘉實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目前在十多億元。
此番中國平安委托富國基金再度設立一只權益類專戶產品,與傳統股票類產品不同,該產品特色是采用量化對沖策略,以追求絕對收益。
在此之前,富國基金的專戶產品中已運作過類似產品,今年年初其與招行合作了一款“一對多”量化專戶,采用“市場中性”策略,在量化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了股指期貨對沖市場波動的風險。專戶成立三個多月取得超過3%的收益率,同時產品波動率較小,穩定地以每個月1%的收益率疊升。
29家基金公司獲資格
中國平安的招標仍在進行中,近期中國平安還在與一些基金公司會晤。而基金公司亦緊鑼密鼓地為各家保險機構設計方案。
更多的投資機構也陸續獲得資格,加入競爭之中。10月23日,保監會公布了第三批獲得保險資金管理人資格的14家機構名單。其中,新獲批資格的基金公司包括長盛基金、國泰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匯添富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融通基金、泰達宏利基金、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中海基金、中銀基金。
加上前兩批名單,目前共有40家機構獲得保險資金管理人資格,其中29家為基金公司。至此,滿足保監會準入門檻的基金公司絕大部分均已獲得此資格。
據參加保險公司招標的深圳基金公司專戶人士稱,保險公司在選拔投資管理人時主要從三個方面考察,一是公司基本情況,包括股東情況、公司治理、風控管理等;二是歷史投資業績表現;三是針對保險機構要求設計的產品方案。
產品方面,出于控制風險的目的,大多數保險機構對固定收益類產品和絕對收益產品較為偏好。此外,由于資產配置需求,也有機構對被動型權益類產品感興趣,并冀圖通過專戶的形式獲得相對公募基金較低的費率?!氨kU公司因為資金量太大,難以順利進出一些公募產品,通過專戶運作,可以避免這一問題?!鄙虾D郴鸸緦魳I務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不過,今年年底前投入運作的專戶或將有限。有基金公司專戶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因為保險機構選拔管理人較為嚴格,招標流程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對投資業績是按年度考核,要求每年必須獲得正收益。今年保險機構在債市方面已有所斬獲,目前進入股市的積極性或不高。
專戶“圈地戰”打響
基金專戶業務尚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而保險機構得以放開委托投資后,基金公司專戶規模的差距或將拉大?;饘敉顿Y業務從正式開啟至今已近5年,其中專戶“一對多”業務開閘已3年,但專戶整體規模仍有限。
幾千萬規模的“迷你”化產品越來越多,募集規模過億的產品已算不易。業務開展時間較長的公司大部分專戶資產管理規模不過20億~30億元,產品和規模最多的公司也只有80億元左右。大部分新獲批資格不久的中小公司規模則更為有限。
但同時,在公募業務格局基本已定的情況下,這也讓冀圖突圍的基金公司們看到新的希望?!皩魳I務現在仍是‘春秋戰國’時代,群雄逐鹿。此前有些公司想往機構業務拓展,但受制于牌照問題,但現在大家看到專戶帶來的機會,提供了再一次轉型的機遇,做得好可能打翻身仗?!鄙虾D郴鸸緦魳I務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監管層出臺多項政策為專戶業務松綁。9月26日正式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規定,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可以投資于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和其他財產權利以及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辦法取消了單個專戶投資單只股票不超過專戶凈值20%的限制,以及單個證券不超過10%限制。此外,辦法規定基金管理公司開展特定資產管理業務,應當設立專門的業務部門或者設立專門的子公司。
相對于成立從事股權、債權等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保險機構投資專戶的開發所帶來的“效應”會更快地顯現出來,成本也相對更低。然而如何爭取到險資的青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業內人士預計,險資的進入將迅速拉大基金公司專戶規模的差距。
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擁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大保險機構的委托資金將更多地從保費增量部分轉化來,而不大可能動用已在資產管理公司的存量部分。因此,投資機構受托管理的保險資金或并不如市場預期的“6萬億”般龐大,但即便如此,對于基金專戶而言也已相當可觀。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