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2-18 11:19:02
生活要服從商業的安排,而不是科學的安排,這是現代人的不幸,而商業的安排無非是利潤最大化。
每經編輯 趙慶
機制設計是諾獎經濟學最熱門的理論,但在談機制設計時,人們很少談到機制設計的目的--激勵相容,這是赫爾維茨于1972年提出的一個核心概念,簡單說就是每個人在追求個人的利益的同時,同時也能實現社會目標。而要這種目標,就必須對市場參與者給予激勵,這樣他們才會遵循該機制的約束和要求,把事情做好,否則,他們就會選擇不遵循該機制的約束,或者不把事情做好。
而對于激勵不相容的問題,以前主要用外部效應來描述,也就是市場活動者在做一個事情時,既有對自己的內部效應,也有對社會的外部效應,對自己的內部效應肯定是正面的,否則就不做了,但對社會的外部效應就不確定了,可以好,也可以是壞。
在食品和藥品領域就存在著這種嚴重的外部效應,而歸根結底也是激勵不相容的問題,談起商業化對健康的損害,人們可能會想到食品添加劑、不衛生的食品等,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都是不重要的損害,真正重要的損害是商業化在默默的改變著人們的菜譜和藥單,而這與消費水平和科學改進都全無關系的改變。
生活要服從商業的安排,而不是科學的安排,這是現代人的不幸,而商業的安排無非是利潤最大化的,有時商家也會打出一些綠色、營養的招牌來招攬生意,但在巨大的商業規律面前,這些只能是點綴。
吃蔬菜比吃肉更健康,但是在很多餐廳,他們并不供應蔬菜,或是品種很少,基本沒什么選擇,如果你想吃幾個炒菜,你只能在路邊的,不是很干凈的小餐館才能吃到。而這些的餐館在很多高級商業區域是難尋蹤跡的。最常見的就是飛機上對牛肉和雞肉的選擇。
不賣便宜菜,賣便宜菜沒利潤,這是商家必須的考量,蔬菜的價格必定是非常低的,商家不可能將一個炒豆角,或是尖椒肉絲提高到紅燒排骨的價格。因為你即使將蔬菜的利潤提高很多,商家的營業額仍然上不去,畢竟商家的盈利不僅取決于利潤率,更取決于營業額,而同時還要考量顧客的接受程度。
同樣是30%的毛利潤,一個15元的青菜,利潤就是4.5元,如果是50元的肉菜,那利潤就是15元,地租等各種成本的提高,導致商家賣便宜的蔬菜根本沒有利潤可言,只能賣肉食才是贏利。這就導致了很多餐廳只有肉食,而無蔬菜可選。
缺乏健康的飲食,歸根結底還是商業的問題,越是高端的場所,越是很難吃到健康的菜肴。
這種現象并不僅僅在飲食領域,在醫藥領域也是這樣,與餐廳只賣貴菜不賣便宜菜一樣,
醫院要保障盈利,也只能賣貴藥,而不賣便宜藥,這并不是利潤率的問題,而是只賣高檔的藥品的問題。
中國醫改,取消藥品加成,改成藥事服務費等,根本就沒有涉及根本性問題,在商業考量下,小病大治,本來可以用低級別藥物就可以治療的,而是用高級別藥物,都是商業性的必然結果,
現在的醫生,特別喜歡開中成藥,好像是中藥副作用小,其實是中藥更貴,西藥,特別是成熟的西藥產品,都便宜的不得了,很多藥幾塊錢就可以買一瓶,一次的用量可能都超不過一毛錢,而如果用中成藥治療這些病,很少有低于10元一盒的。
治療一次感冒,如果是醫生配藥的話,一般不超過10元,如果用西藥的成藥,一般就得十幾塊錢,如果再開一些中成藥,至少就得幾十塊。另外醫生喜歡輸液,喜歡剖腹產等,都是商業利益在作祟,跟科學已經沒什么關系了,而這些對病人的健康都是不利的。
飲食和醫療,都是關系健康的領域,而在這些領域,商業倫理已經嚴重的壓倒了科學倫理,而這背后卻都是以犧牲人類的健康為代價的。
而這些其實從干預或是市場的傳統視角來簡單的分析都是膚淺的,這背后都需要復雜的、動態的機制設計,這也就是現在機制設計理論越來越走紅的道理,因為原來的分析框架已經完全失靈了。
如果像原來那樣,國有不行了就民營,民營不行了就國有,在國有和私營之間來回折騰,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更會釀出更多的問題,因為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人類都進行非常充分的試驗,而且兩者的效果都不是令人滿意。
美國的醫療是民營的,而醫療卻是美國最大的問題所在,甚至通用汽車的倒閉,美國制造業的衰落都是醫療在拖后腿,這就是美國人為什么將醫療問題看的比金融危機還重要的原因,奧巴馬上臺最多的時間就是用在了解決醫療的問題上。而英國的醫療都是國有的,雖沒有美國問題嚴重,但英國也試圖進行改革。
一般社科科學是不講究實驗的,但機制設計卻需要進行實驗,而這些研究也具有公益性,靠民間空想是很難完成的。
這些問題其實具有世界的共性,也是世界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具體到中國,希望國家多設置一些這類研究機構,因為這些不像純理論的研究那樣,只需一張書桌,一臺電腦就能解決問題,這些研究需要與具體的實踐進行緊密的結合,甚至需要進行反復的試驗與修正。而這些都是正在困擾世界的難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