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3-12 11:18:40
這個體系是由陸地測量車、海上測量船、中低空的遙感測繪平臺、航天測繪衛星、以及地下測量機器人,共同構成的一體化的信息化測量技術。
“中國2020年將全面建成陸海空天地一體化的測繪體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1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透露。
這個體系是由陸地測量車、海上測量船、中低空的遙感測繪平臺、航天測繪衛星、以及地下測量機器人,共同構成的一體化的信息化測量技術。“目前,這一體系已經有了重要突破。中國研發了超過三種車載陸地測量系統,且投入應用。”李朋德說。
這種地面測量系統是各種高科技傳感器在車輛上的大集成,包括各種激光掃描儀、攝像機、數碼相機、陀螺儀、北斗衛星接收機等,可以快捷精密準確地在陸地測量建筑設施和樹木等,提供立體化的地理信息數據。
中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海洋管理和開發、港口的建設與航道疏浚等要詳細準確交接水下的地形特征。李朋德說,因此要大力發展海洋測量技術、加快配備綜合測量船,從而可以測海島、測海底,測港口,測河道等。
在航空測繪領域,他指出,中國不僅在中高空遙感測繪平臺、中低空的無人機和無人飛艇遙感測繪技術很成熟,超高空的平流層飛艇上也可以建立遙感測繪平臺,“這樣才能形成快速機動的航空遙感測繪手段”。
“在太空有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資源三號衛星及其他系列的遙感衛星。”李朋德說,國家應進一步加大整合航天領域和應用單位的科技資源,盡快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上取得突破,形成系列化的自主測繪衛星體系,把航天測繪、航空測繪與地面測繪手段相結合,構成中國的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全球范圍的地理空間信息的獲取。
他說:“中國的遙感測繪衛星已經達到優于2.5米的地面分辨率的全色相機,規劃中還有1米和0.5米的高分辨率遙感測繪衛星。”衛星可以觀測全地球,這樣我們的“天地圖”就可以為全世界服務。
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重視向地下發展,尤其是地鐵的快速發展,還有山洞開挖、礦井安全等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需要專門的測繪手段,因此還應加快發展地下測量機器人技術。
“上述五個方面的整合,就形成了地面、海洋、空間、空中、地下五位一體的測繪技術。”李朋德說。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正大力推進“智慧中國”發展,將重點抓好“智慧城市、地理國情監測、天地圖”三大平臺建設。其中的天地圖是基于互聯網的地理信息公眾服務平臺。
李朋德介紹,通過天地圖平臺提供的虛擬三維地圖,大家足不出戶,就能看地球上任何地方。政府部門也已經在該平臺進行土地利用監督,掌控城市房屋拆遷,發布自然災害,了解污染分布等情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