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01:25: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6月18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多家機構發布的 《綠色證券首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近十年來產量年平均增速在10%以上,其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值的三成。有17家以水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共存在170多條環境監管記錄。
這些些污染企業包括:華新水泥、中國建材、山水水泥、北京金隅股份、吉林亞泰、太平洋水泥、亞洲水泥、天瑞水泥、太原獅頭水泥、安徽海螺水泥、陜西秦嶺水泥等公司。
治理霧霾已經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在眾多的霧霾成因中,工業排放無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鋼鐵、化工、煤電等眾多的工業污染中,水泥行業的污染不容忽視。
中國的水泥產量巨大。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分別是世界第二大水泥生產國(印度)和第三大水泥生產國(美國)的8.5倍和29倍。
據了解,水泥在生產過程中粉磨、高溫煅燒等工藝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電能,同時釋放出顆粒物等污染物質。其粉塵排放占到工業排放總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12%,由此對霧霾天氣形成有著直接的推動?!秷蟾妗贩Q,水泥業因其巨大的環境影響,成為綠色證券選擇的第一個行業。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水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處理技術已不存在障礙,很多水泥企業對廢物的處理能力很強。但是,由于市場需求量大,一些缺乏處理技術的小水泥企業,由于治理成本低,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而難以杜絕。”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稱,“通過調研初步梳理出超標違規的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及其主要投資者后,我們分別向17家上市公司及22家投資公司的CEO發出環保提示信。但是,環保提示信發出一周后,未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聯系環保組織。通過隨后再一輪的主動溝通,我們遺憾地看到,其中16家企業對其環境違規問題采取回避態度。”
對于此次水泥行業上市公司的冷淡態度,駱建華認為,主要原因是非政府組織對于企業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他建議,國內的很多企業和國外公司都有產品產業鏈上的合作,通過向國外公司提出環保提示信的方式,逼迫國內企業正視環保問題,可能會有較好的成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