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3-07-05 15:49:48
看似是銀行“錢荒”,實則是實體經濟之“荒”。盡管GDP增速連續十年維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長區間,但舊有增長道路漸行漸窄的現實已充分暴露。
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前段時間飆升的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目前已回落至正常水平,兩周前席卷中國金融市場的“錢荒”似乎正在從人們的視野中逐漸遁去。
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互映照、密不可分??此茲u行漸遠,但“錢荒”帶給中國經濟的警示卻值得格外注意。
外部流動性紅利或將趨弱
如果對“錢荒”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將退出的背景下,熱錢流入漸緩甚至撤離是“錢荒”事件的一大觸發因素。
“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大幅飆升,與5月份外匯占款增長的驟然放緩有直接關系。”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錢荒”事件提醒我們,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正呈現出拐點性變化。
從資金流動角度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接連出臺了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美元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間的利差明顯加大,大量逐利資金被吸引至新興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這幾年我國銀行體系資金充裕、資產價格快速抬升、人民幣頻頻升值的繁榮景象。
然而專家指出,隨著美國經濟的溫和回升和美聯儲QE政策的逐步退出,全球經濟已進入再平衡階段,曾讓中國經濟享用多年的外部流動性紅利或將逐漸趨弱。
“美元匯率與美債利率的同步上升,將對滯留在新興市場國家的跨境資金形成明顯的抽離效應。”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投資室副主任張明判斷。
數據顯示,與前4個月外匯占款月均增長超過3500億元明顯不同,今年5月份我國外匯占款僅增長了670億元,僅為4月份增量的五分之一,不及1月份增量的十分之一。
“錢生錢”游戲暴露實體經濟收益率走低現實
來勢洶洶的“錢荒”為什么會在全球貨幣供應量最多的國家里上演?除了國際資本撤離的外部因素,此次“錢荒”從根本上暴露出的是我國實體經濟領域投資效益低下的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一些金融機構之所以擴張表外資產、大量發行理財產品,置資金期限匹配的風險管理原則于不顧,這與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密切有關。
“資本的逐利性質決定了其必然會流向投資回報較高的領域。目前受成本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過低,干實業不如做投機。”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盡管絕對水平仍在50%以上,但回落至榮枯線邊緣,顯示擴張勢頭趨弱。
看似是銀行“錢荒”,實則是實體經濟之“荒”。盡管GDP增速連續十年維持在10%左右的高增長區間,但舊有增長道路漸行漸窄的現實已充分暴露。“如果不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淘汰過剩落后產能,加大對新興產業、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強實體經濟吸引力,實體經濟‘空心化’現象將加劇。”莊健說。
調結構正在縱深推進
分析人士認為,一方面“錢荒”事件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環境日益復雜化的嚴峻現實,但另一方面,從相關部門在“錢荒”事件的應對上看,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大幕已經拉開。
“從此次決策層對‘錢荒’事件的冷靜處理上看,央行沒有大量注入流動性,而是堅持審慎監管原則,凸顯了國家摒棄靠貨幣擴張來拉動經濟的原有發展模式以及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的決心。”金融專家趙慶明說。
以往每當市場資金面緊張時,央行總會及時“出手”,通過降準或開展逆回購等方式釋放流動性。但此次央行對銀行間市場的態度與此前明顯不同,讓市場擴張預期一次次落空。最后雖然為保持市場平穩運行對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但與“降息降準”的貨幣放松相比,路徑迥然不同。
從“錢荒”事件釋放出的諸多信息中可以發現,決策層正在對貨幣擴張型增長說“不”,改革的信號正在釋放。
“央行近來行為方式的轉變,折射出了新一屆政府宏觀調控思路的變化。政策重點不再是不惜一切代價保增長,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打壓市場上的風險套利行為,擠出目前在影子銀行與房地產市場存在的泡沫,推動制造業部門消除產能過剩,從而真正實現調結構、切換經濟增長方式的目標。”張明說。
原文鏈接 :http://opinion.jrj.com.cn/2013/07/05123315488523.shtml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