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1 01:14:51
繼北大方正、九州通、上藥等投資醫院后,資本市場又掀起了第二波醫院投資潮,從規模上看,本次投資將大大超過上一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投資醫院第二波,民資“錢”途幾何?
11月5日,康美藥業發布公告稱,計劃整體收購梅河口三家醫院;10月10日,被業界稱為“醫藥界PE”的復星醫藥收購了佛山禪城醫院60%股權,這已是它投資的第6家醫院;10月17日,貴州百靈宣布將收購貴陽市天源醫院100%股權;10月29日,獨一味公告擬收購四川邛崍福利醫院100%股權;開元投資因投資民營醫院股價猛漲……目前滬深兩市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民營醫院領域,而港股更將在年底迎來第一只內地民營醫院股——鳳凰醫療……
毫無疑問,繼北大方正、九州通、上藥等投資醫院后,資本市場又掀起了第二波醫院投資潮,從規模上看,本次投資將大大超過上一波。
上市公司投資醫院呈現井噴之勢,與政策的開放不無關系,過去社會資本進入醫院的那道高“門檻”正在被打破,利益回報渠道成為關鍵。投資人要想獲取合理的經濟回報,必須在投資前做好綜合、科學的評估。
10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務院40號文件),受此利好,社會資本投資民營醫院的熱潮來襲,民營醫院概念股隨之強勢崛起。
“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尤其是今年10月出臺的國務院40號文件,激發了社會資本進入民營醫院投資領域的高度興趣。”11月5日,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實際上,從2010年起,我國就陸續出臺過有關社會資本辦醫的準入文件等,但均未出現今年這般投資熱潮,在卓創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看來,“這是因為政策都會有一個預熱期,社會資本辦醫亦不例外。”
然而,醫改專家、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壁壘不再是問題,如何確保營利性民營醫療機構、非營利性民營醫療機構擁有更穩定的利益回報渠道才是關鍵。
政策開放力度空前
受益于國務院40號文件,民營醫院概念股近期表現搶眼。10月21日收盤,復星醫藥、福瑞股份等個股漲停;10月25日收盤,開元投資強勢漲停,金陵藥業漲逾8%,貴州百靈漲逾4%。
從上市公司層面來看,10月16日晚間,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為適應公司戰略發展,經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公司決定使用超募資金148萬元,用于收購貴陽市南明區天源醫院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然后以超募資金2500萬元對天源醫院進行增資。除貴州百靈,A股市場還有11家公司涉足醫院投資,分別是馬應龍、三精制藥、益佰制藥、康美藥業、復星醫藥、福瑞股份、雙鷺藥業、華潤三九、誠志股份、金陵藥業、開元投資。
蔡江南表示,“這個文件(國務院40號文件)的力度遠遠超過以往的任何文件,第一次提出完整的醫療健康服務業概念,覆蓋全產業鏈規劃。蔡江南認為,該文件最大的亮點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并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招標等方式確定舉辦或運行主體,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等機構均被鼓勵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
除了準入條件的放寬,國務院40號文件在稅收、土地及硬件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放寬民營資本的 “準入門檻”,明確提出 “非公立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政策”、“各地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減半征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等。
事實上,早在2010年,國務院曾出臺《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但在產業政策、稅收、準入等方面,沒有實質性放開高壁壘。去年10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務院醫改辦的一次會議中獲悉,今后將繼續深化“十二五”醫改,重點聚焦于“積極鼓勵社會辦醫,力爭到2015年社會辦醫占整個醫療衛生的比例達到20%左右”。
時隔一年,10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民營資本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的“玻璃門”要求打破。
趙鎮認為,除了國務院40號文件的明顯刺激,多年來長期預熱的多項利好政策,促使了如今這股民營資本投資醫院熱潮迸發。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郭凡禮補充道,除了醫療機構方面的政策利好,由于國家對藥物實行低價招標,醫藥企業獲得的收益大幅減少,通過涉足民營醫院開辟新的利潤增長點也是掀起民資投資醫院熱潮的緣由之一。
投資醫院稅收細則可期
“現在是民資投資醫院特別好的時期”,蔡江南以11月4日成立的中國醫健聯盟為例,指出以新希望集團為代表的多家企業,已經敏銳地嗅到了投資的甜頭,未來發展的良好空間值得期待。
國務院40號文件提到對非公立醫療機構和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對待,健康服務業可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這在政策上給予了民營醫院“身份”和優惠。
據一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還將出臺一份更細化的醫療健康服務方面的文件,其中針對民營醫院投資的稅收等方面內容,將有更詳細的制度安排。“但現在只是一個粗線條的文件,草稿已經有了,看過該文件的人說,這個文件鼓舞人心”。
盡管政策利好不斷,當前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和障礙。醫療服務產業過度分化,資源配置不平衡,使用效率低下,民營醫院單打獨斗、各自為陣,缺乏醫院管理和治療的核心技術,處于不公平的市場地位,難以和公立醫院競爭。
劉國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系列宏觀政策的出臺,打破了以往社會資本辦醫的“高壁壘”,準入門檻不再遙不可及。社會資本辦醫的進程正逐年加快,相關部門、各地方政府出臺的配套文件為社會資本辦醫切實打開了“綠燈”。
長期以來,社會資本辦醫有兩種選擇:一是營利性醫療機構,一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例,在稅收政策、土地撥付上享有一定的優惠,但在盈利以后,投資人不能自行將其以收入的形式分配掉,而必須統籌應用于醫院服務、綜合發展、機構建設等。對于投資人來說,這恐怕并不是一個最佳的利益訴求。
而若是興辦營利性醫療機構,雖然盈利以后投資人能夠以收入形式自行分配,但在初期,卻要在稅收、土地等方面承擔明顯高于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費用。
劉國恩表示,投資人要想獲取合理的經濟回報,必須在投資前做好綜合、科學的評估。從醫院的注冊規模、兼并條件、投資地點、實施項目等多方面做好考察,建立起可行的收費標準,穩定客戶人群,優化經營方式與管理模式,才能“可持續發展”,并獲得可觀的經濟回報。
政策沿革
社會資本參與辦醫改革進程
◎2009年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促進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
◎2010年2月《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加快推進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加快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2010年11月 《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
一、放寬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準入范圍
二、進一步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
三、促進非公立醫療機構持續健康發展
◎2013年10月 《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鼓勵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商業保險機構等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