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7 01:31:50
每經評論員 葉檀
富裕群體集體出海,境內外雙向投資,這是全球資產配置時代的特色,李嘉誠不是特例。
根 據 咨 詢 公 司RhodiumGroup統計數據,今年1至10月中國投資者已在美國商業地產領域投資58.9億美元,近6倍于2011和2012年投資總額。該公司研究總監ThiloHanemann表示,如今中國對美商業地產投資開始發生結構性增加。全美房地產商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投資者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美國房地產領域投資81億美元,占美國來自海外房地產投資總額682億美元的12%,僅次于加拿大。
出海不僅是富裕群體的選擇,中等收入人群也在做出此種選擇。據美國《僑報》報道,選擇全家移民海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導致美國“落地嬰兒”現象猛增。某在線機構經過長期調查中國孕婦赴美生子問題后估算,去年至少有1萬名嬰兒因此獲得美國籍。
除了美國,倫敦等城市也是購買資產重要城市,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炒房大軍在倫敦的房產投資由2010年5400萬英鎊激增至2013年三季度的10億英鎊。仲量聯行 (JLL)倫敦辦事處總監DamianCorbett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投資者在倫敦的投資將繼續顯著增長。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都是中國移民的心頭愛。
對富裕群體出海不必進行道德譴責,經濟行為總是以安全為主、利益至上,境內外房價相差懸殊,外加教育、醫療等資源,富裕群體出海不過是加入了全球人口大爆炸階段的資源爭奪戰。
不過,高凈值人群這種離巢行為,是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將直接沖擊中國經濟。高凈值人群集體出海,是財富與人才的雙重流失。高凈值人群把根留在當地,在境外投資是經濟現象,但把家遷離,本土被當作低成本淘金熱土,是經濟制度出現問題的嚴重警告。
處于轉型期的中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居高不下,嚴重的資金困頓使壞賬風險加大。投資主體有龐大資金胃口,高負債經營是經濟增長的代價,現在需要為以往的低效投資買單。當高凈值人群夾帶著資金源源流出國門,承受通脹風險就是無處躲藏的小民。個體的理性選擇,造就集體的非理性恐慌,A股市場就是一個現成案例,這種現象或將蔓延到債券、信托等市場。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下挫,金融市場難以招架,會不會出現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企業出海投資無可厚非,可怕的是企業投資收益普遍不高,或者大幅虧損,需要密切關注。國內普通儲戶節衣縮食以利差的方式提供給大型企業大量廉價資金,讓這些企業出海競爭。
近十年來,納入統計的境外投資大增,2002年中國境外投資額為27億美元,2005年達到123億美元,2010年躍升到590億美元。2012年中國企業境外投資額達到878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17.6%,占當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額的6.3%,居全球第三,僅次于美日。12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第五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開幕式上指出,預計今后五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5000億美元。
可惜的是,投資收益不佳,外管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海外投資凈收益為-574億美元,2011年則是-853億美元,外資在中國投資賺錢,中資在海外投資虧錢,我們用真金白銀向海外輸送財富。
資金如水,堵不如疏,建立公平高效的經濟體制,是建立市場信心的源頭。同時,讓企業出海自負盈虧,自己為投資結果負責,避免納稅人為失誤的投資買單,則是企業出海的根本原則。至于關系國計民生的能源等領域,由主權投資基金進行股權投資,不失為好辦法。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風險上升,財富出海會愈演愈烈。這不是實行閉關的借口,不是聲討財富的時機,而是重建經濟秩序的契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