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3 00:56:48
京東開盤價21.75美元,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14%,按此計算,京東市值為297億美元。截至發稿時,京東市值一度突破300億美元。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北京時間5月22日晚,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京東集團(以下簡稱“京東”)正式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JD”。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敲響上市鐘,開盤價21.75美元,較發行價19美元上漲14%,按此計算,京東市值為297億美元。截至發稿時,京東盤中一度達到22.69美元,市值一度突破300億美元。
這是一起經典的老二式突圍勵志故事:一路跑來,京東的身上充滿著老二式的生存邏輯,前有領路者阿里巴巴,后有追趕者蘇寧、國美,老二的特殊位置,書寫了京東在發展中的“跑”邏輯。
安于老二,成就了如今的京東,但老二的身份也成了京東最大的角色危機。此時搶先阿里巴巴登陸納斯達克可謂在危機中走出了一條路。
走出差異化路徑
2004年1月,京東以京東多媒體網正式涉足電商。不過若論京東的發力時間節點,則是3年后的2007年。
這一年,阿里巴巴旗下的B2B業務在港交所上市,正式奠定了其在中國電商江湖老大的位置。當年,線下的蘇寧、國美們仍在以收購大舉擴張。
當時,從今日資本手中拿到第一筆融資的京東,正式開啟二次創業:在線上有阿里巴巴,線下有蘇寧、國美的包圍下,尋找一個品類作為切入點差異化活下去。
作為彼時電商市場上的一個后來者,備選品類需具備幾大特點:聚焦式切入,從而集中有限資源做深該領域,以深度開拓作為自我生存利器;目標品類市場規模巨大,足夠支撐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品類比較標準化,適合電商模式;當時阿里巴巴未重視的領域,以避免與市場上的巨無霸正面交鋒。
最終劉強東差異化地選擇了3C作為自己的主品類。
《O2O進化論》作者板磚大余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京東以3C和B2C模式作為切入口發展垂直電商,主要緣于當時阿里巴巴的重點為阿里巴巴B2B和C2C的淘寶,且未在3C發力。“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京東當時發力B2C時,行內創業者們都想做綜合電商,而京東卻做3C垂直電商。等京東以3C起家后開始想做綜合電商平臺的時候,其他電商都已經落寞了。因此可以說,除了品類選擇外,京東在模式選擇和時間選擇上皆走了差異化的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3C品類是一個規模巨大且標準化甚高的品類,也適合京東的電商化創業。
此外,2007年京東以3C品類切入,也與劉強東此前的從業背景存在極大的關聯。
在模仿中創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劉強東起家于中關村。起初他以打工積累的1.2萬元,背著家人私自在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一張小柜臺、一臺電腦及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劉強東開始了出售刻錄機和光盤的生活。生意最好的時候,京東刻錄機的月出貨量可達到5000多臺,年銷售額高達6000多萬元。
2000年前后,當刻錄機生意下滑的時候,他將目光投向了國美和蘇寧。2001年5月,國美電器在全國范圍內一下子開了13家店。這種擴張速度讓他怦然心動。他曾表示,“做就要做全國性的連鎖店,像國美一樣,在全國開1000家ITSmallShop,讓中關村電腦城消失。”
此后劉強東真的在線下開了12家3C產品連鎖店。不過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讓其線下生意崩潰。但是與馬云因此而創立了淘寶類似,失落中的劉強東卻看到了電商模式的機會,因而迅速從線下走入了電商江湖。
初涉電商時,劉強東將品類對準其熟悉的IT產品,后來以此為基礎,順延式擴展至3C。
劉強東前助理、NOP創始人劉爽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將京東的成功因素之一歸結于當時差異化地將3C作為品類選擇突破口。
確定了主差異化的3C品類定位后,京東在2007年還以另兩個副差異化作為輔助策略。
自建物流和支付模式的差異化構建便是京東烙印之一。
營銷模式突圍
2007年,當馬云一邊抱怨物流的短板,一邊又帶領以B2B和C2C兩大業務為基礎的阿里系狂奔的時候,當時弱小的京東卻開始將首輪融資額的一部分用做自建物流體系,且以此為基礎實現貨到付款模式。
據 《2006年中國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C2C電商交易額超過100億元。截至2006年第三季度,中國C2C用戶總數突破6000萬人。也正是在這兩年內,阿里系的淘寶一舉改變了國內電商格局,成為C2C領域的絕對領導者。依托淘寶的蓬勃發展,電商相關的支付、物流等領域也獲得了相應發展。
快速的發展給馬云帶來了電商教父的名譽及行業老大的位置,也帶來了不規范下的種種質疑,網絡購物一時間背上了假貨、騙局等諸多罵名。
在這種背景下,對于3C產品,消費者習慣于在傳統賣場體驗產品,并當面付款取貨。這種面對面的交易模式避免了不信任的問題。
基于這種情況,2007年10月,京東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啟用移動POS上門刷卡服務,從而將傳統賣場內的這種模式復制到電商領域,同時為其后來推廣的貨到付款模式奠定了技術上的基礎,而這種先人一步的舉措,也成為了京東當時差異化競爭的一大利器。
板磚大余表示,“真正奠定京東老二位置的是京東自有物流體系,也就是京東的‘211限時達’配送。”
還是2007年,在得到第一筆投資后,劉強東開始自建配送體系。在此之前的3年里,京東使用第三方快遞,服務品質無法控制用戶很難滿意。劉強東希望找一個最好的快遞公司外包。他找到了順豐快遞,但合作很快被中止:順豐可以實現滿意的遞送,但是不能滿足京東的價格控制要求。
逆向地自建物流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貨到支付模式,為京東品牌的差異化區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今,京東的鐘聲已經在納斯達克敲響,在業界人士看來,這或許只是電商大佬們新一輪競爭的開始。
《《《
京東IPO突圍 縱深運營能力待考驗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昨日(5月22日),京東集團(以下簡稱京東,股票代碼JD)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敲響上市鐘。京東發行價19美元,按此計算市值為260億美元,成為僅次于騰訊、百度的中國第三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電商市場從來不缺乏競爭,京東一路走到如今,預計今年營收將破1000億元,資本的助力功不可沒,但其自身的突圍路徑更值得探討。
面對行業老大阿里巴巴和追趕者蘇寧電商等,京東如何沖出重圍,位居行業第二?如何營銷創新,克服在O2O領域的短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從京東的突圍視角和生態營造,解剖京東IPO背后的路徑。
說起京東,通常會提及價格戰。不過,2013年后的京東卻對價格戰突然避而遠之??此泼艿臎_突,緣于不同時間節點,京東角色的不同所致。
2011年,京東銷售額超過200億元,在整個電商領域規模暫居第二,其后的蘇寧易購、國美、易迅等緊追不舍。京東與這些追趕者之間的差距并不大,一場“老二”保衛戰開始醞釀。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京東完成了一筆達15億美元的融資,這是其發展史上最大的一筆融資。
2012年,中國B2C電商領域的競爭初現“七雄爭霸”的格局: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騰訊旗下的易迅、亞馬遜中國以及沃爾瑪控股的1號店,七大電商競爭白熱化。
除天貓位居行業龍頭地位,京東跟隨其后?;诖?,競爭對手紛紛將目光盯向第二的寶座,京東也深知自己與阿里系規模不在一個檔次,目標鎖定保住第二的位置,因此槍口也非對準阿里系。
也就是在2012年,“618電商大戰”和“815電商大戰”激烈開打。通過砸錢搶份額后,當年京東的銷售額提高至近600億元,快速建立起行業老二的壁壘。
2013年3月,京東商城首席營銷官藍燁在一次業內論壇上表示,京東將停止價格戰。此后,國美在線、蘇寧易購、當當等對手掀起價格戰挑戰時,京東皆沉默應對。
在京東突圍路徑中,價格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打或不打皆由京東在行業內的地位決定。京東因鞏固老二的位置而拿起價格戰,而后因老二位置已定而放棄價格戰。 以差異化切入起家和偏執狂式營銷站穩腳跟的京東,目前與老大阿里巴巴皆對準了生態化構建。在此過程中,京東在宏觀層面的布局模仿了阿里巴巴。
今年3月,聯手騰訊后,劉強東將京東集團分為京東商城集團、京東金融集團、拍拍網和海外事業部。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商城集團主攻B2C和開放平臺電商業務,與阿里巴巴集團類似;京東金融集團對應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補缺后的拍拍網則直接對壘淘寶業務;海外事業部未來也可能與阿里巴巴的國際市場業務產生競爭關系。
不過,在具體路徑上,京東也試圖以“微創新”尋找京東烙印,其中O2O的搭建就是典型代表。
在《O2O進化論》作者板磚大余看來,京東O2O的構建邏輯基于最后一公里——“京東+便利店+物流”模式,從而與線下的終端消費者建立起電商交易關系。
相比而言,今年4月馬云大手筆投資銀泰商業集團后,阿里巴巴的O2O邏輯則是 “電商+線下商業零售”,瞄向人們的衣食住行,而不僅僅停留在電商端。
電商評論人士王利陽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O2O時代,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仍是核心。阿里巴巴O2O邏輯瞄準更大的市場,其核心在于線上線下的信息流合并,以移動支付渠道把控,更有優勢;而京東在O2O領域的短板非常明顯,需要一個流量靠山,基于此,京東聯手騰訊,然后騰訊在移動端以微信和手機QQ兩個流量入口來彌補京東在移動端的軟肋。
王利陽指出,京東O2O太過局限,準入門檻低,競爭激烈,與其他合作伙伴的關系不牢靠,盈利能力有限,而騰訊本身也渴望在O2O市場有所作為,這就為騰訊與京東雙方之間的關系留下潛在變數。
不過,板磚大余認為,馬云在做局,橫向圈地,京東在刨坑,縱向深入,未來京東更有優勢。“未來比拼的是運營能力,過去的跑馬圈地占據的是用戶空間,總有沒空間可圈的時候。現在的商業占據的是用戶的時間和習慣,這是劉強東一直在做的事情,而馬云把刨坑的事交給了銀泰這樣一直在刨坑的人,所以劉強東跑不跑得過銀泰還未知,也是要看運營能力。”
《《《
記者觀察
京東的老二式危機
“老二卡位戰”成就了今日京東的IPO,但這或許也成為京東未來最大的危機。
IT圈普遍認為,在IT行業,伴隨老二的崛起,其與老大間的正面競爭必將愈演愈烈。而在京東與阿里巴巴的競爭中,前者的劣勢日益顯現。
網易原執行副總編輯方三文認為,互聯網公司的護城河有三:一是獨特的功能和用戶體驗,使用戶反復訪問;二是牢固的用戶關系;三是用戶生成內容(UGC),用戶創造的內容越多,他在這個網站上投入的虛擬資產就越多 (內容+關系),重復訪問這個網站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基于這樣的良性循環,方三文認為,真正的互聯網公司一定是壟斷的,壟斷帶來的結果就是老二沒有前途。
此前,馬云眼中“從沒見過這個人,他愛怎么干怎么干”,劉強東則以安于行業第二的考慮,有意避開阿里巴巴。不過,隨著京東的日益生態化,其與阿里巴巴間的直面競爭日益擴大,比如O2O的掘金、移動電商的推進、互聯網金融等。
獵豹移動CEO傅盛近期撰文直言,互聯網老二超越老大的概率基本為零。以此邏輯,那對于老二的“京東們”,危機則在于如何避免被老大吃掉,或許這也是京東在IPO前夕聯手騰訊的核心邏輯所在,先找一個靠山,被老大吃掉的可能性必然大幅下降,況且這個靠山還是阿里巴巴的全方位對手騰訊。
《《《
突圍視角:偏執狂式營銷
背景還原:2012年,在多路諸侯角逐中國平臺型電商三張門票之時,阿里巴巴率先突圍,其余幾大豪強紛紛將目光盯向行業內第二張門票。
發展挑戰:在行內第二張門票爭奪中,處于相對領跑的京東,需要進一步突圍,以構筑自己行業老二的護城河。
路徑邏輯:只有偏執狂才能突圍。
生態營造:模仿式創新
背景還原:2013年,京東基本坐穩行業第二的寶座,與身后的追趕者拉開了一定距離,以“修養生息”戰略為基礎的自有生態構建,成為公司的重心。
發展挑戰:圍繞自有核心競爭力,構建具有京東烙印的生態體系。
路徑邏輯:跟進模仿中自探索。京東上市前,經歷了以下幾輪融資
◆2007年8月 獲得今日資本A輪融資1000萬美元
◆2009年1月 獲得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梁伯韜私人公司B輪融資 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
◆2010年1月 獲得由老虎環球基金領投的C1輪融資金額超1.5億美元
◆2011年4月獲得俄羅斯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和個人的C輪融資共計15億美元
◆2012年11月 獲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老虎基金共計4億美元融資
◆2013年2月 獲得加拿大安大略教師退休基金和Kingdom Holdings Company等共計7億美元融資
◆2014年3月 獲得騰訊2.14億美元現金戰略投資
◆2014年1月30日 京東向SEC提交招股書,正式啟動赴美上市進程,首次公開招股主承銷商為美銀美林、瑞銀。
◆3月20日 京東更新招股書,增加了2013年全年財務數據。
◆5月10日 京東更新招股書,預計IPO定價在每存托股 (ADS)16美元到18美元之間。
◆5月19日 京東更新招股書,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凈虧損為37.95億元。
◆5月22日 京東美國存托股票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
京東的資本故事:赴美營銷“中國版亞馬遜”
每經記者 張斯 發自北京
如果沒有資本的助推,劉強東可能沒有想過,京東會發展得如此之快。就京東的經營模式和財務特性,美國是上市最佳地點,但這要求京東必須講一個美國投資者聽得懂且認可的故事。
因為無論是風險投資還是資本市場,他們都愿意相信一個美國成功了的商業模式能在中國復制。例如,之前美國有了Google,中國便有了百度;美國有了Youtube,中國便有了優酷。而今,京東要去美國資本市場重現 “中國版亞馬遜”。
然而,圍繞京東是不是亞馬遜的話題爭議頗多,從技術、業務機構等維度來看,兩者存在差異??墒?,想要在美國資本市場贏得更多認可,京東必須用“中國亞馬遜”作為營銷概念。
幸運的資本寵兒/
京東近年來的成功,來自其低價策略,但低價策略的隱痛就是企業要承擔巨額虧損,而且在漫長的虧損期,還要保持一定的客戶滿意度。
此前京東提交的招股文件顯示,2009年至2013年,京東凈虧損分別為1.03億元、4.12億元、12.84億元、17.29億元和5000萬元。京東將巨額虧損歸咎為自有物流體系投入及品類擴張,在2013年之前,京東一直在高速狂奔,這背后主要來自于資本力量的支持。
2007年,京東獲得了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基金今日資本的第一輪融資1000萬美元。此后的幾年里,京東進行了七輪融資,先后獲得雄牛資本、老虎環球基金等融資,金額共計23億美元。
雖然引入多家資本,從首輪投資京東的今日資本開始,劉強東就在合同中約定,“創始人永遠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劉強東看來,控制董事會才能把握公司發展方向。
上周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京東上市在即:潛在投資者話語權寥寥》的評論文章稱,京東商城雖然計劃在美國上市融資,但卻不會為投資者賦予太大的話語權。
根據京東商城提交的IPO文件,該公司董事長兼CEO劉強東雖然僅持有該公司21%的股權,但卻可以憑借著擁有20份投票權的特殊股票控制該公司83.7%的投票權。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劉強東的出席,該公司董事會甚至無法舉行正式會議,這便進一步加強了他對公司的控制力。即便是騰訊入局,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仍保持著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事實上,這種雙層股權結構近些年來早已在科技行業蔚然成風。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有很多都采用了類似的股權結構,而京東商城則是最新的一家。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2012年京東挑起與蘇寧易購等電商的 “價格戰”,業內傳出京東投資方集體失聲的尷尬局面。而劉強東之所以挑起關注度,是為其資本之路踏入征程。
對于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一個好的投資邏輯和一個好的營銷故事,是融資的關鍵。那次價格戰后,劉強東就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京東要全面學習亞馬遜。如何使“中國亞馬遜”的噱頭獲得更大范圍認可,是京東IPO成敗的關鍵,而在此之前,他給投資人講的也是這樣一個故事。
糾結的亞馬遜概念/
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商公司,亞馬遜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是其他電商平臺難以企及的。
亞馬遜公布的2013年財報顯示,其全年凈銷售額增長22%,達744.5億美元;全年運營利潤增長10%,達7.45億美元;全年凈利潤為2.74億美元,2012年為凈虧損3900萬美元。
京東在上市前的路演中,反復強調與阿里巴巴的模式不同,即京東更像自建物流的亞馬遜,而阿里則類似于eBay。顯然,京東試圖說服投資者,可以同時認購阿里和京東的股票,而不是兩者選其一。
亞馬遜是一個綜合電商平臺,上線第二年就開始進行品類擴張,并且對上游供應鏈有很強的控制力。所以每次拿到融資后,劉強東都會堅持業務擴張,幾乎滲透了所有電商領域。2010年,京東推出第三方POP開放平臺,外界認為,這也是劉強東學習亞馬遜的表現之一。
除了業務結構,在亞馬遜和京東的發展路徑中,共同特點是“重電商”。亞馬遜經歷了8年虧損,將大量的錢花在倉儲物流體系上,京東花錢最多的也是自建倉儲和物流。
但是,故事再好聽,京東也不是亞馬遜。《O2O進化論》作者板磚大余表示,亞馬遜是IT技術最先進的開放電商平臺,如今亞馬遜已經不僅僅是電商平臺,而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業務范圍涉及云計算、物流、電子書甚至是智能硬件。而從公司運營效率和利潤來源看,京東與亞馬遜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亞馬遜的利潤率70%來自于服務性收費,比如云計算、云存儲,開放倉儲物流平臺的收費。也就是說,亞馬遜自建的倉儲物流體系是可以賺錢的,他們把倉儲物流體系開放給其他的企業使用并收取服務費,這需要強大的技術數據平臺來支撐。而京東在技術領域的差距還很大,所以目前無法通過服務性收費來賺錢。
從亞馬遜近幾年的發展路徑來看,前幾年其虧損主要來自投資、收購以及業務重組等,而京東的虧損除了來自于對物流的投資,還有激烈的價格戰。
正因如此,資本市場仍對京東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存在爭議。業內人士指出,京東正在廣開渠道提升利潤率,把流量轉化為收入,如京東通過開放物流、推出金融服務,綁定上游銀行業下游廠商,不僅如此,還有近期的虛擬運營商業務,這些都可能為京東帶來新的盈利口,京東正學習亞馬遜構建一個生態系統。
不過,不管像不像亞馬遜,行業老二必須要找到一個美國市場認可的故事以此來給自己估值。
根據京東此前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2013年凈營收為693.4億元(約合114.54億美元),高于上年的413.81億元,高于2011年的211.29億元。京東商城2013年運營虧損為人民幣5.79億元 (約合9600萬美元),好于上年同期的運營虧損19.51億元,好于2011年的運營虧損14.04億元。京東方面預計,2014年營收將突破1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數據發現,亞馬遜2013年凈銷售額年增長22%達744.5億美元,京東2013年凈營收約合114.54億美元,前者凈營收是后者的6.4倍。而截至5月22日,亞馬遜市值為1403.56億美元,是京東上市前估值248.7億美元的5.6倍。
板磚大余認為,隨著京東接下騰訊電商的盤子,至少在未來幾年內,只要跟微信整合,京東是安全的。“一個垂直電商僅通過價差獲利是比較脆弱的,但京東現在有三種盈利模式:貨物價差、開放平臺、物流體系以及未來的金融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京東開賣奔馳限量版smart汽車,由于這款汽車僅在京東商城在線銷售,90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這件事情是否說明,京東上市后借助騰訊之力,深度挖掘用戶數據,未來有更多想象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