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1 00:26: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去年8月,上海最大保險中介——上海泛鑫保險代理公司(以下簡稱泛鑫保險)美女老總跑路事件引發一系列風波,震驚了整個保險業,并在隨后引發監管部門對全國保險中介的大整頓。
在泛鑫事件發生11個月之后,昨日(7月10日)上午9點30分,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泛鑫案,泛鑫保險實際控制人、總經理陳怡被控集資詐騙罪?!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邚陌讣徖憩F場了解到,通過“長險短做”的泛鑫模式也隨之揭開真面目。
據去年泛鑫保險官網的相關信息顯示,與之有業務合作的保險公司有6家,包括海康人壽、光大永明、幸福人壽、泰康人壽、昆侖健康、陽光保險。在今年最新披露的險企2013年報中,對于泛鑫案的影響,部分保險公司都有涉及。其中,泛鑫案對幸福人壽及??等藟墼斐闪酥貏摚瑑H這兩家公司合計計提金額就達3.58億元,而其他公司亦不同程度上受泛鑫事件拖累。
“長險短做”模式難維持
泛鑫模式本身并不復雜,通過“長險短做”的模式,將20年期保險產品虛構為1~3年期理財產品,以10%高額收益率吸引客戶購買,而承諾高額收益則來自于保險公司的傭金,實為一場龐氏騙局。
根據檢察機關指控,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陳怡分別伙同被告人江杰和譚睿(另案處理)以掛靠、收購等方式,先后實際控制了泛鑫保險、浙江永力和中海盛邦三家保險代理公司。
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陳怡、江杰先后以泛鑫保險、浙江永力和中海盛邦名義,與6家保險公司簽訂了銷售保險產品的“保險代理協議”,并在上海、浙江招聘了400多名保險代理人組成銷售團隊。
泛鑫保險以“高傭金”和“高福利”吸引代理人拉保單,而客戶大多的是親戚朋友。據陳怡透露,他們的代理人收入,都是依靠新增客戶帶來的收益。檢控方提供的信息顯示,2012年5月泛鑫保險統計的客戶人均保費為15萬元。
這些收益來自于保險公司給泛鑫保險的傭金,陳怡稱,首年傭金為保費的105%~110%,20年的傭金為170%~200%。而在2012年6月以前,保險代理人能拿到傭金和利息收益為保費收入的70﹪~80﹪,此后提高至120%。高額傭金和收益之下,泛鑫保險只能通過不斷拉新客戶的資金來填補之前的資金虧空,形成了一場龐氏騙局。
陳怡對控方指認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對于“長線短做”的泛鑫模式,她認為并非蓄意詐騙,而是希望通過引進風投、上市等方式補上資金“漏洞”。陳怡稱,為此花100萬年薪“挖”來了江杰做公司的高級顧問,籌建運營部規范公司業務;戰略部與風投公司談合作,希望在海外上市。但最終出現資金鏈斷裂。
泛鑫案影響巨大,數據顯示,由代理人或通過銀行員工在江、浙、滬等地向4433人推銷上述虛假的保險理財產品共計約13億元,并利用上述手續費返還方式套取資金約10億元;至案發,造成3000多名被害人實際損失約8億元。
資金鏈斷裂攜款外逃
2013年5月,泛鑫保險出現資金鏈問題受保監會再次調查。走到這一步,陳怡開始策劃出逃,2013年7月28日,陳怡、江杰在將5000萬元港幣轉至香港后,攜帶83萬余歐元等巨額現金和首飾、奢侈品等潛逃境外,直到在斐濟被捉拿歸案。
法庭上透露的信息顯示,陳怡通過消費卡、虛開發票等方式將泛鑫保險的資金兌現至個人賬戶。公訴人的調查顯示,陳怡6個月內的消費記錄為300萬元。在其出逃海外所攜帶的奢侈品中,包括名表11塊,名包和鞋子各20余件,珠寶首飾40余件。
陳怡掌控泛鑫保險的財務,給其資金兌現提供了便利。據悉,陳怡個人的9張銀行卡中現金往來多達7.7億元。
庭審中,陳怡辯護稱,這種運營模式最早是由同為泛鑫保險創業團隊中的譚睿想出來并決定采用的。譚睿作為陳怡的親信,擔任運營總監,負責處理業務上的一切事宜。
2009年,陳怡和其他5人組成創業團隊加盟泛鑫保險,這家公司從此進入保費規模迅速膨脹的時代。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開業當年保費收入1500余萬元;2011年,首個完整經營年度,這一數字就達到1.5億元,增長近10倍;2012年5月底,其保費收入已超過去年總和,達到近1.7億元。2012年,該公司新單保費超過4.8億元,同比增長220%。隨后保險代理人的傭金也比之前有了極大提高,2012年6月之前代理人傭金為保費的70%~80%,2012年6月之后就達到120%。
江杰的進入成為譚睿退出的直接因素。2012年3月,陳怡介紹江杰進入泛鑫保險,由于江杰與泛鑫保險另一高管譚睿矛盾一度激化,譚睿放話兩人只能留一個,江杰因此離開。陳怡后來開除譚睿,返聘江杰回到泛鑫保險。陳怡稱,兩人于2012年底產生戀情,去國外是自己讓江杰同往,江杰亦拋下妻室。而按照江杰所述,二人關系一直曖昧,直到2012年底確定男女朋友關系。
庭審中,陳怡供述自己2013年6月就想逃走,隨后其自行移民。作為此案同時被公訴的另一涉案人的江杰,是原泛鑫保險高級顧問。
庭審中,陳怡多次為江杰辨白,稱其是在2013年6月才告訴江杰公司的運營模式,江杰之前一直不知情。而江杰到底是否知情成為庭審焦點。昨日庭審直至18時30分才結束,法庭將在合議庭評議之后,再擇日宣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