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8-22 15:38:27
伴隨著P2P行業不絕于耳的負面新聞,以及環繞在第三方支付頭上的安全隱憂,互聯網金融行業迫切需要告別野蠻式增長,回歸理性發展。
每經記者 朱丹丹 發自北京
2013年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加速滲透,傳統金融正經歷著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商、P2P、眾籌、在線理財等熱詞引發市場極大關注,互聯網金融各細分領域的規模增速呈現井噴之勢。
但與此同時,頻繁創新的高風險性也向人們暗示了互聯網金融領域內可能蘊藏的各種隱憂。伴隨著P2P行業不絕于耳的負面新聞,以及環繞在第三方支付頭上的安全隱憂,互聯網金融行業迫切需要告別野蠻式增長,回歸理性發展。
8月21日,京北金融總裁羅明雄在“搜狐金融會客廳互聯網金融線下沙龍”上分析指出,“ 互聯網金融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實屬不易,互聯網金融絕對不是對傳統金融的修修補補,而是以挑戰者和顛覆者的身份強勢來襲,這種顛覆并非銀行、券商、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與P2P、眾籌、大數據金融的正面機構戰爭,而是互聯網化的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模式之爭,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高效、科技的特征,因此,從業者更要關注風險,發展透明、健康、普惠的新型金融”。
傳統金融加速觸網
在互聯網金融全面來襲的大背景下,變革意味著風險壓頂,但不變則是坐以待斃,正在這種情勢之下,傳統金融機構紛紛觸網謀求轉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招商銀行是中國最早“觸網”的商業銀行之一,從1999年推出“一網通”到類P2P平臺“小企業e家”的上線,其利用供應鏈融資線上化,解決資金供給和需求者間信息的不對稱性,極大地節約了貸款額度和資本金,同時提供高收益產品來吸引零售客戶資金。作為傳統金融的另一大勢力,國金證券則在這場互聯網金融盛宴中收獲了更多,盡管中小券商未來的生存環境將更加惡劣,但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無疑為其提供了一個新契機,借助百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跑馬圈地的強勢,國金證券另辟蹊徑,試圖借力傭金寶搭乘大佬們的順風車實現彎道超車。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互聯網金融的火爆無疑給傳統銀行帶來了巨大沖擊,余額寶等貨幣基金理財產品造成的“存款搬家”,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興起引發的正面競爭,就連曾經“合作愉快””第三方支付也開始搶食一部分既得利益。在互聯網金融全面爆發的時代,銀行作為傳統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在金融這件事上,傳統銀行畢竟有著天然的優勢,嚴密的風控系統、政策優勢、客戶的絕對信賴都是其擴張業務的關鍵所在,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下,銀行業會迎來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但絕不會被輕易顛覆。同樣遭受重創的還有券商。長期以來,國內證券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較為單一,互聯網技術的快速興起和滲入更是促進了行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商業模式重塑,傳統純通道的經濟業務面臨著巨大的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傳統金融機構的加入,P2P行業的競爭勢必會愈發激烈。
“競爭其實是打造生態圈的必備因素。“中國應該算是最大的一個有投融資需求的市場,而且中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同業性。以P2P行業為例,差異化競爭還是很明顯的,例如翼龍貸針對三農提供融資服務,第一P2P則利用產業鏈優勢,其實每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資源特點,解決了投融資的事情,因此這并不存在無序競爭。另外,有競爭總比無競爭好,能夠促進市場向多元化發展,人們肯定不會希望互聯網金融市場上只剩下BAT三家,微信無法壟斷社交工具,因此秘密和陌陌才有生存空間。”搜狐支付總經理張軍分析指出。
P2P中介定位存爭議
今年以來,伴隨著大資本、國家隊、銀行系的密集涌入,P2P行業規模再現井噴。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國內P2P網貸行業7月總成交量達209.59億元,增速與上半年相比尤為迅猛。一邊是過快的規模增速,一邊是頻現的跑路事件不斷敲響的安全警鐘。
對于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存利網CEO王森分析指出,首先要強調平臺透明度的重要性;此外,投資者教育也是搭建互聯網金融生態圈的重要法門,“生態圈無非是一個能夠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長的一個健康體系。如果投資者夠理性,他會引導整個行業朝向健康方向發展,而平臺透明則有利于提升投資者的整體素質。”
網貸之家副總經理羅熙則指出,在打造P2P網貸和諧生態圈上,還希望政府多給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例如網貸平臺的經營范圍,目前不同區域對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力度還是存在很大區別。
目前監管未明的情況下,那么平臺究竟擔任的該是信息中介還是信用中介?
“P2P平臺不能做信息中介,仍然要做信用中介。國外的投資人對風險的駕馭能力以及對金融的理解比我們國人高很多,我們中國國內的人已經被慣壞了,由于以前國內金融市場的壟斷,金融業務都由正規金融機構來做,沒什么風險。目前,國內P2P機構或者互聯網金融機構不具有這種兜底的能力,如果不做信用中介,投資人就無法分辨風險高低。”翼龍貸總經理趙洋分析指出。
針對這一問題,愛投資CEO王博也指出,中國投資者雖然通過互聯網能看到很多信息,但自身的判斷力和投資經驗有限,能依賴的還是品牌。既然投資者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和要求,作為平臺方我們希望對自身風控提出很高的要求。當然,信息中介還是要堅持的,只是這并不妨礙投資者教育與之并行,在完成監管要求的同時,做二十年來金融機構未竟之事,才是有社會責任心的業界良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