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00:34:52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每經實習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在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一周年之際,溫州對小微企業融資再擔保中心、商業保理公司、中小企業票據服務公司等一批機構進行集中掛牌。溫州首家農商行、應急轉貸基金等也同時正式亮相。時隔一年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一些新設的民間金融機構,以了解這些金融機構當前的運作狀況。
“灰色”民間金融依然活躍
日前,一家保理公司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整體形勢不看好,行業市場疲軟,業務處于停滯狀態。
與保理公司一樣,其他新設的民間金融機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此前,溫州當地媒體報道稱,“溫州民資票據交易規模驚人,日交易量達500億元,溫州人在全國各地收各種票據的不下于100人,每天交易量超過3億元的有10家左右”。但溫州相關部門則回應稱,溫州共有2家票據服務公司,累計撮合交易596筆、累計交易金額為34.8億元。
兩個數字相去甚遠。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是地下的、處于灰色地帶,不在監管范圍內?,F實是有牌照的無法開展業務,沒有牌照的在開展業務。
雖然面臨“有牌無活”的尷尬,但溫州的民間金融依然活躍。
金融生態環境堪憂
不過,溫州的企業卻備受煎熬。“很多企業應收款拿不回來,銀行貸款還不了,尤其是擔保鏈沒有解開。”當地一位企業家表示。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溫州成功解套涉及信貸資金111億元的5個重大風險擔保圈,但目前溫州全市重大風險擔保圈仍有28個,涉及信貸金額507億元。
“溫州的金融生態環境很差,信用問題突出。”多位接受采訪的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些甚至連信用卡都不還,而銀行則是想方設法地抽貸、壓貸。”
有關溫州擔保行業的資料顯示,溫州市在2011年有融資性擔保公司50家,目前尚存30多家,除部分車貸擔保企業情況較好外,有近半數處于虧損狀態。“出于風險考慮,擔保公司都不敢開展業務,突圍的10%都不到。”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表示。“溫州房地產處于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如“錦玉園”從最高峰的每平方米10萬元下降到3萬元左右。“樓市縮水,導致企業更難獲得銀行貸款。”方培林稱,“我感覺,年底還要死掉一批企業。”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企業破產案346件,同比上升145.07%;破產企業債務總額達1595億余元,比2012年的243億元增長了近6倍。其中,發生在溫州的企業破產案就有198起,占全省57%。有業內人士亦表示,今年的情況比去年還要嚴重。
政府端起“大盤子”
在民資洶涌、企業難以獲得貸款的背景下,溫州的兩大工程格外引人注目。8月19日,溫州啟動16億元的盤子吸引民資“入伙”甌飛圍墾建設工程,首期8億元。據悉,該工程是經國家海洋局批準、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圍海造田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253億元。
本次藍海股份(甌飛股)一期僅限溫州轄內發行,實行保本固定收益,最低期限2年,最高期限5年,每份1萬元。個人投資者可選擇不同的投資期限,本金持有滿兩年后可隨時贖回或續投。
此前,溫州曾吸納35億元民資入股軌道交通——幸福股份。
來自溫州市甌飛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募集首日市民共認購1.49億元,占了8億元募集資金總額的近兩成。截至8月22日,已有2465位市民共購買4.08億元藍海股份。與幸福股份不同的是,每個自然人投資藍海股份都是以普通合伙人的法定身份“入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