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5 01:06: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涂穎浩 發自上海
“深改革、新機遇。”在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看來,“深改革”有一個最大的主題,就是要調整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結構,而“新機遇”則意味著金融未來發展應該是在實體經濟里面去尋找機會。12月12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 “2014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五屆金鼎獎榮譽盛典”上,多位銀行、信托行業內人士參與“新監管導向,財富管理如何支持實體”圓桌論壇,就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各抒己見。
銀行全程參與企業成長/
渤海銀行上海分行零售總監朱雪春表示:“我們發現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從2009年開始,商業銀行面臨很多銀監會的監管指標。尤其是到2014年,我相信2015年、2016年還會增加。”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商業銀行在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顯得尤為謹慎,能夠服務實體經濟或者增長有突破的,都來自于包括信托、基金、保險的資管計劃,實現對實體經濟的曲線投資。
朱雪春認為,混業經營是商業銀行的突破口。“很多政策都有邊緣監管的盲區,在證券、銀行、保險三家監管體系之下,大家都在相互借(渠道),推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未來在混合商業銀行經營以后,這個會突破。國內有些商業銀行,無論在盈利模式,還是在產品創新上,都是有前瞻性的。他們的發展區間比有些單一的純商業銀行發展大很多。”
寧波銀行資產托管部總經理陳辰表示,“在145家股份制銀行當中,寧波銀行在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在其他指標不變的情況,雖然仍受到地域發展的限制,但目前已經設立了更多的支行、分行以服務民眾。”
陳辰認為,相對其他金融機構,銀行因全程參與企業的生命周期,更為貼近實體經濟。他認為,“銀行可以和企業一起成長。對實體經濟來說,小微企業是我們生命之本。如果利率市場化出來了,我們銀行可以學習一下服務中小企業,做社區。”
信托投向緊跟實體經濟/
四川信托副總裁嚴整表示,“擴大直接融資是宏觀政策引導下未來的一個趨勢,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單純依靠融資靠做利差對信托來講是沒有發展潛力的。99號文對信托業指引的方向,是回歸到信托理財,提高信托財富管理的能力。在這個形勢下,一方面信托行業面臨了巨大的競爭,壓力更大,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新常態下,信托行業正面臨新的機遇。
“首先,新常態下過剩產能、傳統行業的兼并重組、新經濟、新業態、服務業和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乃至新型城鎮化、農村土地應用權的承包流轉等,都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其次,隨著我們擴大直接融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為我們投資融資、市場化定價和投資的標準化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再次,高凈值人群的不斷增長和產業的資本需求,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嚴整表示,從產品的設計到全方位的參與,信托行業的種種優勢能夠把我們的投資機會與客戶的投資需求有利地結合起來,信托行業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要立足于做一個大的投行,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個綜合的金融解決方案和其他的金融機構合作,實現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
安信信托副總裁陳勁認為,信托與銀行理財規模相當,主要通過通道業務、政信合作和服務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今后的信托公司也仍然是圍繞著實體經濟來做,且離不開實體經濟。”陳勁稱,信托的創新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市場創新,第二是制度創新,第三是監管創新。“監管創新是我們最大的需求。
對于市場質疑的信托風險暴露,陳勁表示,“信托行業發展至今,與銀行理財相當的資產規模下,并沒有看到哪個產品到了破產清算階段,而大部分是流動性風險,信托產品是比較安全的。目前信托行業整體的不良率沒有一個精準的數據,但我估計應該不會超過千分之五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