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4-12-19 10:49:52
這幾天,京東當家人劉強東的一段全英文“后IPO感言”在網絡上引來一片歡歌笑語。本人忍不住好奇心,就也跑到網上去湊熱鬧。不過,本人的耳朵對“英語”這種聲音實在極不敏感,于是把女兒拉來陪聽——她在對這種聲音的敏感性方面于我而言就是專家的級別——或許,有專家在側,對理解網上的歡樂氣氛就有一些幫助吧。
在歡笑陣陣的背景音里,女兒皺著眉頭很認真地聽劉強東講了一會兒,大約是實在忍受不了了,于是堵著耳朵“逃跑”,一邊逃,一邊很不客氣地評論:真讓人受不了、真讓人受不了!
“專家”的意見大約是錯不了的,那“嘔啞嘲哳”的調子估計確實很難入得她的耳朵。但網絡上的一片歡樂氣氛也不像是為照顧劉強東的情緒而裝出來的,顯然,他的這個劉氏專利產品——“宿遷英語”,不但能讓許多人聽得懂,而且還很能打動一些人的心。因此,英語學到這種程度,其實,這也就足夠了——許多時候,即使再蹩腳的語言,只要找對了場合、抓對了聽眾,也不乏感動的力量。
林妹妹的鶯歌燕語,賈寶玉聽起來,就格外地貼心暖肺,但在焦大的耳朵里,或許就“嗡嗡嚶嚶”地格外惹人厭煩。語言的魅力,即在于此。語言,不過一個表情達意的工具罷了。只要能讓聽者明白你的意思,語言的基本任務就算完成了;而許多時候,無聲的表達甚至要比有聲的表達,更能傳情達意,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是也。
因此,學習一種語言,不能忘了這個根本目標;忘了這個目標,就有可能最終迷失了自己的學習。英語學習,于中國人而言,實在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難事。難在哪里呢?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地學下來,絕大多數英語學習者,或許能把英文試卷答出很高的分數,但卻很難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聽眾,合適地表達自己。
導致這樣的局面,英語教育體制顯然難辭其咎。中國的英語教學,說得難聽點兒,就是“孔乙己的茴香豆式教育”,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浪費了大量的青春和生命,換來的,不過一份份無用的高分考卷罷了;一到實際運用,許多人就成了張不開嘴的“活死人”。
這樣的教育體制,無異于一個“謀財害命”的體制,那一個個學問高深、態度嚴謹的“專家”,就是幫兇其間的重要角色。一個孩子,六七歲開始學英語,上來就被“ABCD”、語法、時態等很異類的東西包圍起來,這種明顯違背學習規律、失掉學習目標的做法,只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盡的困擾和煩惱,被如此折磨而又能愛上它并樂于在生活中使用它,那才真是見鬼了呢。
其實,合乎語言學習規律、實際效果也非常好的英語教學方法還是有的。女兒能從學習之初就不討厭英語、而且漸漸喜歡上學習、樂于在生活中運用學會的新語言,就是得益于這樣的教育方法。按說,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當下,好方法很難“藏”得住,但讓人泄氣的是,在可預見的時間里,這樣的方法很難被全面引入現體系。為什么呢?這樣的教育方法,有點兒不容易出“成績”。而看不到“成績”,方方面面評價起來,似乎就把握不住。
劉強東過去應該是不怎么愛說英語的吧,從其“宿遷英語”的“悲慘”現狀即可估摸個八九不離十。“宿遷英語”,除了用來應付一場場的考試,大約是沒人愛聽的,也聽不懂,所以劉強東不愛說,也情有可原。但京東跑到美國去上市,劉強東也要經常帶著“神仙妹妹”滿世界走一走,大約“宿遷英語”就要不得不由心而口地越來越頻繁地讓大家見識見識。而神奇之處也恰在于此,一旦在生活中開始使用,語言——無論蹩腳與否,其魅力馬上就能“人來瘋”似地擴散、彌漫開來。
相信劉強東的“宿遷英語”一定會走出宿遷,走到紐約去。雖然路途有點兒漫長,但還是希望他多走過的路,對后來者尋出更便捷的途徑有些幫助。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