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12-24 09:28:59
藍皮書主編、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宜采取過于激進的擴張措施,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明年降息和降準均有可能發生,但著眼點主要在于降低融資成本和綜合配套改革。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天(12月23日),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發布《2015金融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藍皮書對2015年金融發展各方面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藍皮書主編、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宜采取過于激進的擴張措施,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明年降息和降準均有可能發生,但著眼點主要在于降低融資成本和綜合配套改革。
藍皮書提示,從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已經連續12個季度“雙升”,且目前的不良貸款率數據或許有些被低估,銀行信用風險需關注。
貨幣政策不宜過于激進
2015年,中國經濟運行面臨較為嚴重的下行壓力。藍皮書稱,要繼續貫徹“穩中求進”的總思路,保持經濟增長率在7%左右,面對通貨緊縮引致的種種負面效應,在貨幣政策調控過程中可能需要出臺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強化的措施。
具體到數據上,王國剛介紹說,M2的預期增長率可能有所調高,在14%左右,會突破13%的限制,新增貸款規模可能在11萬億元左右,即突破10萬億元的限制,以保障貸款增長率維持在14%左右。
藍皮書預計,明年美國經濟還將進一步復蘇,與此對應,美元走強將影響各國和地區的經濟走勢;歐元區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時日。特別是,地緣政策因素將對全球經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但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跌,將有助于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脹,這為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創造了積極的條件。”王國剛說。
王還表示,在CPI持續走低的條件下,如果CPI增長率在1%左右,那么可能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1次左右,以降低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在國際收支順差數額減少的條件下,可能再次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壓力。
不過,在“新常態”運行中,我國經濟增長率將在中高速區間展開,以利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效益提高,從而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在此背景下,藍皮書稱,我國不宜采取過于激進的擴張措施,應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12月PPI同比為-2.7%,為近一年半最大跌幅,已經連續33個月負增長。生產資料價格環比大幅下跌0.6個百分,石油及天然氣、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價格延續了大幅下跌的趨勢。
交行報告說,預計PPI負增長態勢難以在短期內逆轉,這一輪PPI負增長已創近30年工業領域通縮的最長時間。
王國剛認為,降息的作用在于對沖實體經濟融資的利率成本,中國物價下行并非直接是貨幣原因造成,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下行只依靠貨幣寬松不能解決實質問題。
藍皮書稱,中國人民銀行在運用貨幣政策展開宏觀調控過程中,關注的重心應從短期金融穩定轉向長期金融穩定,不應當過多、過廣地對出現的局部流動性風險進行直接干預,以免金融風險救助產生道德風險,導致金融穩定對中國人民銀行過度依賴,損害央行的信用獨立性。
銀行信用風險上升需關注
2014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7669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16%,比上年末上升0.17個百分點。
如果只從上述數據看,銀行業的信用風險還不特別令人擔憂。畢竟,無論是與國內歷史還是與其他國家銀行業對比,1.16%的不良貸款率都算是相當溫和的水平。
但藍皮書稱,若做一些結構和動態上的分析,信用風險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或許就不那么令人樂觀了。受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經濟結構調整持續深入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部分地區的信用風險暴露仍在繼續上升。
從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已經連續12個季度“雙升”,不良貸款率從0.9%提高到了2014年9月末的1.16%。不良貸款余額則從4078億元上升至7669億元。
變化率方面,不良貸款余額的同比增速在過去三年中基本維持在15%以上,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則超過20%,且逐步加快,2014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達到了36%。
并且,目前的不良貸款率數據或許有些被低估。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于五級分類方法存在模糊性,在實踐中,一些事實上已經形成風險的瑕疵貸款(如逾期90天以內)并未被算作不良,而是被暫時放入關注類貸款。
他還指出,在監管當局嚴控風險,以及銀行績效考核與資產質量高度掛鉤的現實條件下,銀行一線也有一定的粉飾資產質量的動機。
此外,銀監會所公布的統計數據只涉及商業銀行,并不包含數量眾多(目前超過2000家)的仍未改制的信用合作社,這些機構的資產質量應遠低于商業銀行。
曾剛還提到,在整體風險依然可控的情況下,部分地區企業破產、企業主“跑路”的現象有所抬頭。特別是在小微企業領域,由于銀行大量使用聯保貸款制度,一家企業違約很容易產生連帶的負面效應,造成風險的擴散和上升。
“目前,周期性行業、產能過剩行業以及小微企業信貸領域,風險狀況尤其值得警惕。”曾說,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風險成本的顯著上升,部分地區的銀企關系開始明顯惡化,這愈加強化了“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短期內難有根本性的解決之道。
藍皮書認為,當前信用風險上升主要源于實體經濟的轉型調整,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特征,僅靠商業性機制無法有效解決,宜通過宏觀上的托底和風險分擔機制上的創新來降低風險成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