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01-08 18:25:56
1月8日,生意社發布《2014年度中國大宗商品經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BCI全年收出11根陰線、1根陽線,且11根陰線中有8根大陰線(BCI<-0.4)上半年五陰一陽,下半年則全部收陰。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每經記者 施娜 發自浙江杭州
1月8日,生意社發布《2014年度中國大宗商品經濟數據報告》。報告顯示,BCI全年收出11根陰線、1根陽線,且11根陰線中有8根大陰線(BCI<-0.4)上半年五陰一陽,下半年則全部收陰。其中,上半年的BCI指數情況好于下半年。整體來看, 2014年12個月BCI平均值為-0.38 ,月均漲幅均值為-1.38 %,表現為BCI有記錄以來最差一年。2012、2013年均是8根陽線、4根陰線。
對此,生意社總編兼首席分析師劉心田表示,BCI真實客觀的反映出2014年的制造業經濟兩大特點:一是“下跌成為新常態”,全年除4月外,大宗商品均以跌為主,尤其是8月后,市場的下跌已然告別波浪狀,而呈現瀑布式,月月暴跌,這也是大宗商品有史以來(近15年)的頭一次;二是由于制造業企業的上游原料、自身產品及下游商品均“同步”下跌,產業鏈之間的價值空間由于價格的縮水也變得狹小,制造業的附加值已“今非昔比”,制造業的“暴利”現象近乎絕跡,制造業熱度也隨之降溫。中國制造業經濟實際在進行全線調整,制造業經濟的增速、效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收縮。
同時他指出,2014年大宗商品市場主要有三大看點:首先市場商品跌多漲少,呈一九開;其次板塊表現差異不分明,所有板塊均以跌為主,其中能源、鋼鐵、紡織系“重災區”,商品的平均跌幅均超過20%,而農副、有色、建材相形之下屬于“輕災區”,商品的平均跌幅在10%左右;再次,商品普遍跌幅較大,18個商品跌幅超過20%,28個商品跌幅超過15%,即近5成商品跌幅超過15%;僅有6個品種上漲,4個品種漲幅超過10%),全年58種商品均漲跌幅為-15.4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宗商品存在“超跌”現象。所謂“超跌”,并不是當前的價格低得不合理,而是參照2012、2013年的市場表現,原本設計兩三年完成的下跌幅度一年就完成了,跌速、跌勢有點“超乎意料”。
最為典型的就是原油,4季度一舉暴跌近50%,輕松擊破80、70、60各大關口,年底在50美金終獲得支撐,創6年內新低,超出了多數人的心理預期。和原油情況類似的比比皆是,鐵礦石、液化氣、甲醇、PTA等眾多品種紛紛創出5年甚至10年新低。
對于“超跌”原因,劉心田認為,一是資本因素,“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宗商品的黃金10年本就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起,故2014年中國經濟的明確性減速直接導致大宗商品要被投資者重新估值,資本在近幾年大批量逃離大宗商品,故商品價格一落千丈。在新的能夠刺激大宗商品的經濟熱點(如印度因素)被充分發現和認可前,資本大量回歸的可能性不大;二是產業結構因素,必須注意到的是,同樣是“超跌”,但產業鏈中下游的品種啟動期要早于上游品種(汽柴油的下跌比原油早,螺紋鋼的下跌比鐵礦石早),這說明上游品種的下跌是被動的,是被下游拉下來的,原因還是在供需矛盾,而供需矛盾恰恰是產業結構導致的,而當前產業結構的真實面貌就是“過剩”。全球性產能過剩并非危言聳聽,制造業經濟和市場都存在問題,是煮副中藥慢慢熬還是動個手術,前者實際上是溫水煮青蛙,而后者的表現就是“超跌”,這是市場自救的最有效途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