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8-27 00:35:08
從控制通縮、穩定利率和市場預期等角度出發,以夯實經濟企穩局面來看,再次啟動“降準降息”可謂“一石多鳥”。
每經編輯 李宇嘉
◎李宇嘉
從貨幣政策穩定物價水平和促進經濟增長這兩個最主要的功能看,再次啟動“降準降息”在預料之中。
近期,國內物價水平下行,意味著實體經濟實際承擔的利率水平提高了。同時,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資本外流,7月份外匯占款創10年來最大降幅。而央行穩定匯率收回基礎貨幣,也使得資金面緊張和利率攀升的預期抬頭。此外,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也將通過貿易渠道和資本流動沖擊我國經濟。
下半年,股市交易額驟降至6000億元;因不良貸款連續攀升14個季度,銀行“惜貸”情緒濃重,房貸有收緊跡象。分析人士預測,若金融業增速回歸去年水平,將拖累GDP0.3個百分點。
但是也不乏亮點,突出的就是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開始緩解,貨幣政策中梗阻的堅冰開始融化。
隨著地方債置換和發行規模快速擴張,6月以后,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已經明顯加速,投資到位資金增長加快。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單月同比增速回升到9.4%;7月份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自2011年以來首次回落至6%以下的水平。
從控制通縮、穩定利率和市場預期等角度出發,以夯實經濟企穩局面來看,再次啟動“降準降息”可謂“一石多鳥”。
歷來,“雙降”對資金面敏感的股市和樓市影響最大,此次或許有所不同。
先看股市,經歷了震蕩大跌后,管理層對通過繁榮股市來“接濟”和“壯大”實體經濟的難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7月份以來,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資本功能的論點,以及近期“兩只鳥論”的提出都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實體經濟壯大是股市繁榮的根基,而不是倒過來。
因此,此次“雙降”并非只針對股市,而主要從資金面緊張、融資成本抬升、經濟預期惡化和全年GDP或“破7”這一負反饋機制“發作”出發。
當然,此次全球金融風暴有過度悲觀所致的成分,人民幣過度貶值和中國經濟“破7”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雙降”也有穩定股市的考慮。
再看樓市。上半年樓市可謂“一枝獨秀”,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從年初下跌16.3%,迅速逆轉為1~7月份增長6.1%,對“穩增長”的貢獻功不可沒。
但進入下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連續三個季度回升,并沒有傳導至房企拿地和新開工,這兩項先行指標的增速一直回落。即便多渠道融資“開閘”,融資成本普遍降至6%左右,但房企土地購置金額占銷售金額的比重只有20%。相反,房企在跨界轉型上卻絲毫不吝嗇,整體有“去房地產杠桿”的跡象。
同時,樓市供求錯配嚴重。供應在三、四線城市,而需求卻在一線和二線重點城市,導致待售庫存有增無減,壓制樓市回升。
主要城市樓市火熱過后,銷售有回落跡象,但前期高地價驅使的房價仍舊在連續上漲,目前已經攀升至較高的水平。此次“降準降息”后,貸款基準利率創歷史新低,對于降低住房購置成本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降準”也有利于增加銀行低成本的可貸資金,緩減房貸收緊的趨勢。對于穩定樓市需求特別是改善型需求、加速三、四線城市樓市的庫存去化,夯實全國樓市企穩回升的局面意義非凡。
資本外流被認為是制約貨幣寬松政策的“新煩惱”,也是此前機構普遍認為我國“降準降息”空間有限的理由。但從兩次金融危機中新興國家應對資本流動的教訓看,維持較高利率水平并不是留住資本的有力手段。
2013年8月,為應對QE退出傳聞而導致資本外流,印度也采取資本管制和加息措施,但盧比貶值創歷史新低、股市也創四年最大跌幅。
關鍵是,“降準降息”要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增強市場對經濟回升和匯率穩定的信心。此外,四季度及明年基建投資將真正發力,地方政府要真金白銀地在PPP中投錢,這些都需要經濟回升和財政的可持續性。
目前的形勢也需要“降準降息”來穩定樓市和股市,提振市場預期。在發達經濟體復蘇慢于預期,美聯儲加息不斷推后的情況下,我們還有時間和空間來“坐實”這項工作。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