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09-08 01:06:16
專家指出,一國貨幣定價最終取決于該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新動力加速生成、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背景下,人民幣不僅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長期看仍將是較強勢的貨幣,“中國外儲耗盡論”不靠譜。
每經編輯 王俊嶺
◎王俊嶺
日前,有境外機構發表研究報告聲稱,以現在的外儲消耗速度,今年底中國外匯儲備就將無法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勢。對此,專家指出,一國貨幣定價最終取決于該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在中國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新動力加速生成、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背景下,人民幣不僅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長期看仍將是較強勢的貨幣,“中國外儲耗盡論”不靠譜。
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大,在經歷了迅速貶值之后,人民幣于8月27日至9月2日期間迎來了“五連漲”。
按理說,加大國際市場接軌后,波幅增大本不難理解,而中國央行及時引導市場預期回歸穩定亦無可厚非,但一些機構仍然基于“人民幣匯率靠拋售美元獲得支撐”的邏輯得出“中國外匯儲備即將耗盡”的結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指出,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經濟“新常態”下亦各有特點,相較之下,前述境外機構的觀點則未免有些夸張。
一方面,美元加息、股市震蕩、國內經濟放緩等因素造成了短期人民幣匯率的寬幅波動,但這同樣是人民幣國際化加深之后的一種新常態,因此不必過于驚訝。
另一方面,我國外匯儲備自身也有藏匯于民及多元化發展的內在需要,美元占比下降,黃金、歐元等資產占比升高不僅有利于我國外儲資產安全,還有利于我國與更多國家開展廣泛合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判斷更為理性客觀。9月4日,IMF副發言人穆雷公開表示,近期市場動蕩是市場對中國增強匯率彈性之舉的反應,但這并不能成為IMF對人民幣納入SDR籃子發出擔憂之聲的理由。
短期波動成常態,長期匯率又如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不久前曾透露,近期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順應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的合理舉措,但人民幣匯率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可以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在英大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粟坤全看來,所有貨幣價值的根本支撐還是其母國的經濟發展狀況。粟坤全認為,人民幣目前的匯率走勢其實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市場發展規律而回到合理區間,此前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背后也有比較多的非經濟因素和訴求。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進入一個新階段,人民幣匯率會回歸到一個穩定的水平。
不同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在長期取決于相應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目前,盡管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仍能夠實現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這不僅遠比美國要高,而且高于很多發展中國家。因此,人民幣仍然不會改變長期升值的趨勢。
盡管靈活運用外匯儲備可以影響短期匯率的走勢,但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因素還是中國經濟。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力挺”中國經濟的聲音也在不斷增多。
人民幣與美元聯系過于密切并不是好事,不利于人民幣自身的國際化。面對人民幣兌美元的短期波動,相關企業可以運用外匯市場的遠期工具來避險。
(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