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6 02:00:06
每經編輯 葉檀
如果有人問全球大規模量化寬松換來了什么,各國總不能說換來了緊縮與經濟下行,必須要有反映復蘇的數據印證量化寬松的有效性。但目前,對各國經濟數據的質疑正在蔓延。
今年2月9日,印度中央統計局宣布,2014年10月~2014年12月,印度的GDP增長了7.5%,增速趕上并超過中國。第二天,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質疑印度飆升的GDP有很大的水分,并毫不留情地指出,印度較高的官方增長數據是一系列調整的結果,包括將基準年從2004~2005年切換至2011~2012年。印度的高增長速度與其他經濟指標不一致,工業生產、貿易、稅收等指標均顯示經濟仍疲弱。
路透社也表示,除了基準年的調整之外,印度目前是以市場價格而非要素成本計算GDP,同時將商品及服務增加值和間接稅考慮在內。這些變化將2013~ 2014年的GDP增速從4.7%推高至6.9%,而2012年的增速從4.5%上修至5.1%。
只要有足夠的動力,統計數據就可以說謊。只要有必要,統計數據也可以被經常改動。
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一直喜人,但就業參與率卻讓人高興不起來,這也是爭議的焦點。有美國報刊在2012年1月的社論中抨擊“奧巴馬偽造失業數據”,美國官方采取的是一種有缺陷的計算方法,灰心喪氣而懶得去找工作的人、打零工而沒有完全就業的人都不包括在官方失業率中。
2013年6月5日,經濟學家戴蒙德在《福布斯》雜志發表文章表示,美國統計局號稱失業率僅有6%,但真實失業率可能高達15%。美國統計的失業率是把長期失業的人算成“放棄就業”,而不包括在失業人口內,同時還將靠打零工收入超過20美元的人算做有工作的就業人口。
此前,美國公布的2011年12月失業率降至3年來新低,但勞動參與率卻跌到1978年以來新低。2010年,美國勞工部統計局抓獲一名員工將偽造的數據填入失業報告里。
美國勞工部好歹還公布就業參與率,如果把新增非農就業與就業參與率對照來看,可以得出大致準確的結論。
為了表示尊重知識經濟,2013年7月3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統計機構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宣布了每五年一次的統計修訂,通過重新定義和計算文娛、研發以及養老金等項目,美國2012年GDP總量一夜增加了3.6%,相當于比利時一國的GDP。
根據新的統計方法計算,自2009年中至2012年,美國經濟實現了年均2.3%的增長,較之前的數據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這樣的結果表明美國受到的全球金融危機打擊并不像其他制造大國那樣嚴重。
把研發支出視為投資,把圖書、音樂、娛樂版權、房地產代理人傭金也視為投資,這可以使美國的GDP大幅上升。不僅如此,根據新的統計,美國過去十年的儲蓄率顯著上升,個人儲蓄因養老金上調而提高。由于GDP總量提升,聯邦債務占比相應下降。
從實體經濟的計算轉向知識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計算,這是GDP含義的重要變化。美國為什么要四處維護知識產權、大力發展華爾街的程序化算法?當然是為了在新經濟中成為毫無疑問的領頭羊。
接下來受到質疑的是日本。日本多年來推行量化寬松,經濟還是陷入緊縮,CPI數據一直震蕩,甚至進入負值,這使得日本政府無法容忍。
路透社11月23日報道,日本央行將于11月推出新的價格指標,將不把一直下滑的能源成本計算在內,但卻囊括了一直上漲的加工和進口食品等項目的成本。所以,消除日本可怕的通貨緊縮非常簡單,只要納入消費者物價指數中價格一直上漲的商品即可,該指數顯示過去幾個月的通脹率超過了1%。日本通過改變統計口徑消除了通縮。
確實,讓數據系統性地為人所用,正在多個國家發生——有的統計是為了大選,是為了反映經濟的變遷;而有的變化,只是為了證明某些經濟政策發揮了作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