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2-18 01:12:18
實際上,開發旅游與搞工業園、做房地產不同,尤其需要有手段平抑被旅游拉高的物價,需要有思路提升本地文明習慣。只有那些能夠接受“最挑剔意見”的景區,只有那些真正領悟“功夫在詩外”的地方,才能修煉好管理和布局的“內功”,做到賓客盈門。
每經編輯 曹鵬程
◎曹鵬程
社會新聞上升為輿論熱點,最大的意義往往不在于判斷當事者的對與錯,而在于觸碰到了社會“繃得最緊的那根弦”。“哈爾濱萬元鐵鍋魚”之所以在短短幾天內迅速發酵,就是因為直接撞上了人們的旅游體驗。
對于消費者在網帖中提到的價格問題、執法態度、消費金額等疑問,當地都給出了回應,認為“明碼標價”并不違規,同時公眾也確認了“鰉魚售價不在指導范疇”等認知,了解到實收餐費“打了七折”等事實。而對于是否“缺斤少兩”、到底“誰先動手”等問題,還在繼續核實中。好在調查組終于在15日下午聯系上了消費者,事件的全部細節有望水落石出。
應該說,當地政府部門的介入和調查比較迅速,但輿論對立的局面卻還在持續。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大家現在談論的已經不僅僅是吃魚糾紛,而是對于旅游產業的糾結。
根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春節公民出境游人數(不含港澳地區)達到519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0%。無論是東京的銀座,還是首爾的樂天,到處可見國人“如逛超市”般提著大包小包的身影。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已經榮登全球出境旅游消費第一位。有位游客在接受采訪時說得很實在,“春節期間國內旅游和一些出境游的成本差不多,而且國外的服務、配套還好些。”游客用腳投票,不僅反映了國內外旅游產業競爭激烈的現狀,也生動闡釋了旅游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
中國坐擁世界上最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最龐大的旅游消費群體,這也讓不少地方政府以為發展旅游難度并不大。當年僅僅因為一部《絲綢之路》紀錄片,就讓大批外國游客蜂擁而至,即使當地服務配套并不完善,也足以帶火絲綢之路游二三十年。依傍名勝古跡、名山大川經營吃住行的店家甚至直言不諱:中國人這么多,就算只做一錘子買賣也足夠吃一輩子。
這樣的產業狀況和業態心理,一旦碰到游客們不滿足于“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開始追求“到日本做健康檢查,到馬爾代夫拍婚紗照,到大堡礁考潛水執照”時,馬上顯露出尷尬和不適。
旅游者對旅游產業的期待,早已超出了我們既有的一些供給認知。旅游體驗不僅是吃行住玩,旅游產業更需來一次轉型升級。從近年來屢屢出現的旅游糾紛可以看出,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服務業層次、執法水平乃至當地人的文明程度,都釋放出了強烈需求。
與其說游客是在吐槽某地區的旅游環境,不如說是在追問整體發展水平和全面管理能力;與其說輿論是在譴責旅游產業“硬實力”不足,不如說是在期待與旅游體驗有關的“軟實力”進步。
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對發展旅游業寄予厚望,期待這個產業能成為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實際上,開發旅游與搞工業園、做房地產不同,尤其需要有手段平抑被旅游拉高的物價,需要有思路提升本地文明習慣。只有那些能夠接受“最挑剔意見”的景區,只有那些真正領悟“功夫在詩外”的地方,才能修煉好管理和布局的“內功”,做到賓客盈門。
(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欄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