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4-05 12:45:55
地產中介,一個能夠獲得高薪,但工作量和社會地位都不太理想的行業,有人甚至說“中介經紀的百萬年薪基本是‘用命來換’的”,其中幾多辛酸幾多血淚。
每經編輯 吳若凡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前兩天,一張照片在朋友圈瘋傳。照片中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手捧著裝有一摞厚厚現金的托盤,身前的牌子上寫著“業績神話,一單稅后收入100萬”字樣。
看起來,地產經紀人的收入著實令人艷羨,要知道,中介行業也是登上了2015年薪酬排行榜第二的。
但諷刺的是,就在愚人節前夕,上海某中介就爆出了經紀人猝死的事,而這已經是近年上海發生的第二起經紀人過勞死事件。而前不久,鄭州也發生了經紀人熬夜排隊猝死的事件。
此類不幸的事情,著實讓人心酸。地產中介,這是一個能夠獲得高薪,但工作量和社會地位都不太理想的行業。甚至有話稱,中介經紀的百萬年薪基本是“用命來換”的,其中幾多辛酸幾多血淚。
異常忙碌的“蟻族”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大家能經??吹揭蝗喝?,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激情、年輕、西裝革履,他們就是房地產經紀人。
但光鮮亮麗的背后,大多普通級別的地產經紀人,收入并不光鮮。他們常常住在租金便宜的偏僻區域,幾個人甚至十來個人,擠在一套房子里住。
每天早上七點不到就起床,中午沒午休,晚上帶客戶看房到很晚,下班后還得回店錄入房源、更新信息。凌晨1、2點睡覺是常事,每天工作12-13個小時也是“標配”。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而且體力透支的同時,他們還得為開單日夜苦惱,飽受精神壓力。
可以說,經紀人群體是非常辛苦的,但也正是如此,他們鍛煉出了超強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很多時候“房產經紀人”賦予一些人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的稱謂,還是一份希望,他們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人的生活。
無法想象的“亞健康群體”
工作量大還不是地產經紀人最大的難處,他們最擔心的是“動蕩”,政策一有變動,那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差距。
比如二手經紀人。當二手房交易“一日千里”的時候,經紀人可以拿著想象不到的高薪高提成,一朝風光無限。但有可能第二天新政出臺,市場就會產生逆轉,成交一落千丈、門店紛紛關門、中介群體失業、收入朝不保夕...
就算是政策平穩的時期,相同的房源、相同的客源,無處不在的競爭,也是卡在地產經紀人喉嚨里的一根刺,隨時都有“窒息”的危險,他們需要時刻緊崩神經不敢松懈。
好吧,就算客戶到手,合同簽好了,但還得擔心買賣雙方任何一方毀約...
另外,單個業務員,一周可以帶看五到七組客戶,差的業務員一周可以帶看兩三套,好的業務員可以帶十幾組。平均10組帶看才能成交一單,可見要促成一單成交,工作量還是很大的。
而最終,能扛下來能開單的,只有做的最好的那50%——往往10個人中只有4個人才能開單。做得好的業務員一個月四五單,其他業務員開不了單。一家中等規模的50個人左右經紀人門店為例,能開單的只有20人左右。有的業務員可能三四個月都不開單,做得好的可能一個月開十幾單。
他們或受輕視,他們應受尊重
朝不保夕的環境、殘酷的競爭、轉瞬即逝的好運、巨大的工作壓力、毫無沒有私人時間...在很多人看來,房地產中介,是一個無法想象的行業。也是由于不休息不運動、心理壓力巨大,許多經紀人長期處于“亞健康”的狀態。而近兩年全國各地地產經紀人猝死的消息,也越來越多。
用不夸張的話說,“上海房產經紀人近10萬人,這里面起碼有一半的人在掙扎著”。沒辦法,中介行業就是如此殘酷,有時殘酷到無法想象。
我們很厭煩中介經紀人的騷擾電話,我們也討厭自己的信息被中介“偷”去,但我們可以不接受,不辱罵;我們可以不理會,不踐踏。人與人交流總需要一語尊重、一心寬容。將心比心,如此對人,如此對己。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注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粉絲群IV”與作者交流!
編輯:王婷婷 審核:楊羚強 終審:蔡戰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