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30:0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記者 楊建
近期港股出現上漲行情,騰訊市值更是達到了兩萬億港元,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股票,有港股分析人士大呼:“港股牛市已到”。作為普通投資者,該如何投資港股,該怎樣選擇標的,又該避開哪些風險?
帶著以上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重陽投資基金經理王曉華、景泰利豐張英飚等港股市場的私募頂尖高手,請他們談談投資港股的要點。
估值修復行情
NBD:如何看待“港股牛市已到”論調?如何看待目前的港股市場?
王曉華:我們總體判斷港股是一輪估值修復行情。因為過去一段時間,港股的估值的確被壓得很低,特別是在年初的時候,港股的估值一度被壓低到2007年以來的歷史新低水平。隨后,海外金融市場在貨幣持續寬松的預期下屢創新高。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與海外金融市場具有高度關聯性,市場過度悲觀的情緒在一季度逐漸得到修復。
此外,港股多數上市公司的業務都在內地,港股市場的基本面與內地的經濟情況密切相關。目前國內經濟沒有出現趨勢性好轉的基礎,港股出現趨勢性行情的可能性也不大,結構性行情可期??紤]到最近恒生指數的滾動市盈率已經接近2010年以來的高點,需要對修復性行情的可持續性保持謹慎。
NBD:此次港股牛市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王曉華:深港通對港股市場的估值會有提升作用,畢竟兩地在中小市值股票和科技股上的估值差異要遠大于藍籌股的。深港通將深市和港股市場的中小市值股票和科技股市場聯通,在價值回歸的必然規律下,兩市的估值水位差一定會趨勢收窄。目前,港股市場的低估值股票因為南下資金的買入而有所提升。
近期港股走強的原因主要是價格的均值回歸與市場情緒修復。年初港股市場跟隨海外市場下跌而過度悲觀。隨后海外市場流動性寬松預期穩定,海外股市也屢創新高,港股的估值洼地凸顯,海外資金回流港股市場尋求更大的安全邊際。年初港股暴跌時,不少觀點認為“港股市場將被邊緣化”,隨著這種恐慌情緒的消退,港股通資金也呈現持續凈流入的狀態。今年以來,港股通凈流入約1570億港元,主要流向了金融等藍籌板塊,對港股市場的推動作用明顯。
張英飚:由于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隔離,監管環境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導致兩個市場的估值體系不一樣,但港股目前是公認的價值洼地,恒生指數平均市盈率11.7倍,恒生國企指數平均市盈率8.2倍,均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我們認為本輪上漲原因不僅來自于深港通將開通的刺激,還有在英國脫歐公投后,歐洲資金陸續流入新興市場。此外,隨著兩地股市的互聯互通,會給港股市場帶來一個龐大而穩定的投資者群體及資金流入。
NBD:目前的港股倉位怎樣?在選擇投資標的時偏好如何?背后的投資邏輯是什么?
王曉華:我們今年的策略是看好業績穩健具有分紅能力的公司、受益于改革且預期不高的公司、符合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方向的大消費公司,以及引領中國經濟轉型的高端制造業和新興行業龍頭公司。在此方向上,比較A股與港股,選擇更便宜的標的進行投資。
張英飚:目前我們配置港股的基金都處于高倉位水平,而在選股方面堅持以中盤成長股為主。我們認為中國還是一個成長型的經濟體,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消費升級,許多新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會取代舊的產品和商業模式,許多中小規模的本土公司將成為像可口可樂那樣的企業巨人;而內地的投資者投資港股時,我們建議要摒棄博弈思維,不要總想著賺其他投資者的錢,要進行多維度的深入研究,選擇優秀企業長期持有,通過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來積累財富。同時要增強風險管理的意識,更加關注全球宏觀經濟的變化及其對港股的風險傳導機制。
不能照搬A股經驗
NBD:對于普通投資者投資港股有什么建議?
張英飚:實際上許多久經沙場的內地老股民在港股市場都鎩羽而歸,主要原因是把在內地股市積累的經驗直接照搬到了港股市場,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內地股市的交易主體是中小散戶,大量的行為偏差導致了股票的定價偏差,因此有認知優勢的投資人,以博弈的思維投資A股能夠獲取超額收益。但是港股市場是機構投資者占主體的市場,全球頂尖的投資機構都涉足于此,相比之下內地投資者反而在信息、技術和規則理解上均處于劣勢。如果依然抱著博弈的思維投資港股,結果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建議內地的投資者盡量通過委托專業機構的方式投資港股,避免自己親自操作。
王曉華:目前,一般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渠道有以下幾種:一是港股通;二是在境內購買投資港股的基金;三是直接購買兩地互認的香港基金;四是可以通過香港的券商開立港股賬戶。港股市場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在不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情況下,投資指數基金和購買互認的香港基金是個不錯的方法。當然,如果對公司的基本面非常了解,可以直接購買港股。
張英飚:除了滬港通,目前內地投資者在內地的資金還可以通過公、私募的QDII、RQDII基金投資港股市場。此外,投資者在投資港股時,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兩地市場交易制度上的差異(例如港股不設個股漲跌停板,股票實施“T+0”交易,交易時段與交易日歷與內地不一致),以免不必要的麻煩。在進行基金投資時,投資者在購買前要了解清楚這類基金的投資范圍和投資策略,以免供需錯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