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30 02:03:36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其實也就是所謂微信應用號。年初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已經解釋,作為一種新的公眾號形態,應用號意味著用戶關注它就像安裝了一個App一樣。
◎徐瑾
微信創新再下一城。
9月下旬,微信“小程序”開始內測的消息開始刷屏朋友圈,一些資深用戶已經獲得邀請使用。
“小程序”到底是什么?其實也就是所謂微信應用號。年初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已經解釋,作為一種新的公眾號形態,應用號意味著用戶關注它就像安裝了一個App一樣。
之所以誕生這樣想法,主要基于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用戶思維——智能手機的App早已多如牛毛,使用率卻日漸低迷,與此同時推廣成本卻居高不下,不少公司感覺難以承擔。
另一方面則關乎微信定位,這多少與微信的“初心”相關:微信的口號之一就是,“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連接一切”。如今微信公眾號更多具有媒體性質,而微信自身則屢屢強調本意不是傳播內容而是提供服務,甚至為此推出了服務號。不過在服務號沒有達到預期情況之下,“應用號”卻“應運而生”,至于“應用號”之所以變名“小程序”,從目前網上流傳的截圖信息來看,貌似源自蘋果方面的問題,蘋果不允許叫做應用號。
微信小程序能夠帶來什么改變?首先,對于程序員們而言,這意味著HTML5(H5)技術越來越重要,所謂H5,用國家通用語言講,是萬維網的核心語言,即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版本。隨著近年微信生態日益普及,H5在推廣以及傳播、游戲方面已經日益重要,還記得當年人人瘋狂的小游戲《圍住神經貓》么?它即是一款H5游戲。H5不是新東西,但是小程序的出現,將使得H5更主流,或許進化到未來人人會玩亦未可知。
其次,對于大量技術小白或者投資人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小程序是不是下一個風口,或者說App會因此衰亡么?以微信目前8億用戶的體量,如果力推某項業務,其影響自然舉足輕重,但是效果最終其實仍舊取決于市場,目前即使技術老鳥對于這一話題也是爭論不休。在互聯網時代追新是常態,但是畢竟類似小程序之類的應用,百度也曾經想過,曾經力推“輕應用”希望干掉App,結果則是不了了之。
最后,從產業角度來看,微信此舉既凸顯自身的重要,也反映微信的如履薄冰,畢竟微信已經成為騰訊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決定性船票。近年來BAT形成三足鼎立的微妙生態,寡頭競爭之下有沒有創新?很多人對此很擔心,甚至在滴滴和快的合并時以壟斷為理由表示反對。
然而,按照美國經濟學家鮑莫爾的研究結論,與人們的印象與恐懼相反,其實寡頭競爭并不會妨礙創新。原因在于,競爭關系的廠商之間為了勝出也傾向于共享新技術,因為共享新技術的廠家會比依賴自身技術的廠商獲得更多空間,這最后也會提升社會福利。
微信的成功不無偶然,未來微信能夠走多遠或許騰訊自己也不明確,而微信的生態能夠做多大,本質是取決于它能夠與外界生態連接多密切。
就目前來看,安卓系統的開放性評價仍舊最高,微信小程序是一次值得關注的試探性嘗試,一切仍有待時間驗證。
(作者為青年經濟學者,文章轉自公號“徐瑾經濟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