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6 23:15:33
這部分稅收用來提升公共服務,使區域人口吸引力增強,能讓土地和房屋升值。
每經編輯 吳若凡
相信你們已經聽說了,最近國務院提出了“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甚至連時間表都有了。
稅務總局預計,2018年實現與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互聯互通”,官方解釋就是在確保信息安全和規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層級歸集居民和非居民個人的收入、財產等相關信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創新收入監測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監測水平。
消息一出,很多人就“炸”了,因為之前說房產稅不易開征,難就難在信息打通,現在能通了,是不是房產稅“靴子”就要落了?!
之前就有報道稱,房產稅可能最早在2018年開征。(稅務總局給的時間表正好是2018年啊~)
網上有段子就稱,房產稅就是“導火索”,一旦開征,或將引發房價暴跌。
但是,邦地產扒了扒已經實踐了房產稅的城市/國家的情況發現,看空者恐怕要失望了。因為無論是香港,還是美國,它們在開征房地產稅之后,這部分稅收都被用來提升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反而使得城市對人口更有吸引力,客觀上讓區域的土地和房屋價值進一步升值!
房產稅開征,“靴子”越來越近
無可否認,“信息系統落地”,的確能為將來房地產稅改革和征收鋪好道路。
因為房地產稅想要在全國推廣,首先需要全國統一基礎數據,而這必須通過稅務總局這個平臺來做。
當這些數據信息實現了全國統一聯網后,每個人擁有的房地產產權數量、布局等具體情況將“無所遁形”。
土地財政格局也或被打破。以往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部分。就過去八年而言,土地出讓金平均占地方政府本級收入的48%。
業內人士估計,未來房產稅能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0%-30%。雖然要想用房產稅完全取代土地出讓金對地方財政的支持,有困難,但無疑能緩解土地財政導致的尷尬境況。
舉例來說,目前上海房產稅實行0.4%~0.6%的差別化稅率,重慶房產稅為0.5%~1.2%。在0.5%的房產稅稅率假設下,針對房屋市值征收的房產稅能占到地方本級收入的約10%;若房產稅為1.5%,則對地方本級收入的貢獻30%。
不過,如果還有每人 20 平的減免,房產稅的貢獻會小一點,在 0.5%和 1.5%的稅率下,房產稅能占到地方本級收入的 4%和12%。
因為房產稅,房子更值錢
這是對土地財政而言,但有人一直認為征稅對樓市則是大利空。因為一旦開征房產稅,可能會讓買房的人減少,賣房的人增多,進而引發供應增加需求減少,最終使得房價下跌。
其實,從需求端來看,無論針對存量房還是增量房,房產稅都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資性需求。比如,重慶模式之下,對大戶型、獨棟別墅等住宅需求的抑制就比較顯著,但對剛需的影響不大。
而且,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房產稅的征收對房地產行業和經濟,不僅沒有副作用,反而好處多多。
目前各國征收房地產,普遍依據房地產評估價值,作為計稅依據。房屋升值越多,政府征稅越多;反過來,如果房價下跌,會導致征稅金額下滑。這也促使各國更愿意將房產稅收入用于改善地區的治安、醫療、教育以及其他的公共福利。
舉個例子,在香港,與內地所指的房產稅相對應的,香港稱為“差餉”,納稅主體是租賃、持有或占用物業者。而香港的差餉年稅率大概為房產價值的0.2%-0.3%,稅率較低,很難影響房產所有人的買賣決策。房屋價格更多受到其他供求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因素的影響。
而且香港的差餉約占香港政府收入的5%,錢大都被用在了社區配套和基礎設施完善上,比如學校、醫院道路修繕等。而配套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抬高了這些受益區域的房產價值。
同樣,在美國房產稅的收入,幾乎占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經費的45-50%,房產稅較高的地區,公立學校教育水平普遍更優。
可見,房地產稅作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將通過對地方公共設施建設的支持,提升區域房產價值,形成一個樓市的良性循環效應。
“房價越高,房產稅收得越多,該區域的各種社會福利設施就越完善。”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就指出。
所以說,房產稅開征,房價不一定會跌。公眾需要關注的,不是交房產稅本身,而是房產稅交了之后被用到哪里。如果是備用帶了公共服務和區域配套上,房子就會進一步升值。
如果未來,高品質的治安、醫療、教育及其他公共福利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是來自于該區域居民的房產稅收入,房價與公共服務設施的關聯性增強,那么房價的走向也或許會更健康。
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就認為,房產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表現在供給、需求和房價三個方面。房產稅的征收能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釋放空臵房屋;能抑制投資性需求,形成房價下降預期。具體影響力度依賴于房產稅的高低,以及其他影響供求的因素的狀況。
以海外的實踐經驗,我們國家如果開征房產稅,應該也會將收入更多用于公共設施建設和配套公共服務。就這個角度看,房產稅的開征不僅不會讓房價暴跌,反而可能會進一步促成房屋升值!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邦地產立場。
希望此文能對您有所幫助,更多問題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