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6-12-14 09:51:26
繼內地居民使用銀聯渠道赴港購買資本和金融項目被叫停之后,近日,Visa/Master卡也不再接受內地客戶繳付該類保費。業內人士表示,暫時還不確定香港保險公司會有哪些應對措施,但是部分大額保單的續期保費繳納會受到一定影響。
繼內地居民使用銀聯渠道赴港購買資本和金融項目被叫停之后,近日,Visa/Master卡也不再接受內地客戶繳付該類保費。
業內人士表示,暫時還不確定香港保險公司會有哪些應對措施,但是部分大額保單的續期保費繳納會受到一定影響。
赴港刷卡買保險受限
一位香港保險公司經紀人表示,其公司已經不接受Visa/Master卡繳費,現在的辦法只剩下直接使用美元現鈔或開設香港本地賬戶。為應對香港海關總署對允許隨身攜帶現金限額為每人每次5000美元的規定,很多投資者選擇家庭組團赴港。
此外,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香港保險從業人員均向記者證實,不再接受內地客戶使用Visa/Master卡繳付資本和金融項目保費。
一位香港保險經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5000美元以下非資本和金融項目暫不受新規影響。內地居民赴港刷Visa/Master卡購買保險也被停止,暫時還不知道香港保險公司會有何應對措施,但是部分大額保單的續期保費繳納會受到一定影響。
10月29日,銀聯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內地居民赴港使用銀聯渠道購買資本和金融項目被叫停,但多數保險公司仍支持純Visa/Master卡購買保險。例如,友邦、保誠等保險公司就可以繼續刷帶有銀聯標示的Visa/Master卡,但并不保證刷卡成功。
退潮之后應理性看待
近年來,香港的離岸保險產品成為資金“避風港”,內地消費者赴港購買保險的數量不斷攀升。
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數據顯示,香港保險公司第三季度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為188億港元,較第二季度增加約12%,與去年同比更勁升1.61倍,金額和升幅均創出新高;前三季度,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與去年同比升1.21倍至489億港元,金額已超越了去年整年,而內地客占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比例為37%,同比上升了15.3個百分點。
香港保險如此火熱,不少業內人士呼吁應該理性看待。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兩年逐漸升溫的赴港買保險熱潮中,不排除有一些內地居民借助購買境外保單、分紅和退保退現的方式,從事資產轉移。這也是監管部門高度關注境外保險異常交易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位內地大型保險公司資深業務員向記者分別展示了香港和內地保險公司的幾款產品。他表示,相對而言,香港保險保障重疾范圍更廣,病種更多;杠桿高,保費比內地低。但在具體理賠過程中劣勢也很明顯,比如只認定少數醫院,賠付美元/港幣支票,如果理賠金額超5萬美元會涉及外匯管制等。
該業務員還提醒稱,香港保險保單的產品設計是按照香港生命周期表、精算法則等設計的,跟內地產品有一定差別,大量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可能會對香港保險市場現有的結構造成影響。
不過,另一位內地保險從業人員認為,香港保險市場發展相對成熟,大量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內地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服務意識等方面不斷提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