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5 00:44:56
14日晚間,國海證券內部人士王某告訴記者,首先,張揚并不是公司債券債券團隊的負責人,其為資管業務部門前負責人;其次,張揚本人已于今年7月份離開國海證券。所以,相關市場傳聞,并不符合實際情況。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喜威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每經記者 張喜威 每經編輯 姚茂敦
10月下旬以來,債券市場一路下跌。在10年期國債收益率“破3”之后,國債期貨的跌勢也愈加猛烈。
而伴隨著近期“債券進入非常嚴峻時刻”的聲音出現,關于機構違約和爆倉的傳聞不斷涌現。12月14日,市場有傳聞稱,國海證券一個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揚失聯,其讓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浮虧巨大,國海對此拒不承認。
對此,有國海證券內部人士王某14日晚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張揚并非公司資管業務負責人,而是前資管部門負責人,并已于7月份離開國海證券。至于傳聞中涉事的業務是否與國海證券有關,目前公司內部尚未有明確說法。
此外,傳聞中所涉及的廊坊銀行14日晚間也緊急發布聲明稱,“該傳聞屬于謠言,廊坊銀行與傳聞提及的*海證券無任何業務往來,不存在傳言中所謂的‘債券代持’業務。”
與此同時,華龍證券也于14日深夜在官網發布聲明稱,該公司對此事件高度關注,立即對相關業務進行全面自查。該公司將先于12月15日第一時間完成15國開18等債券交割。
債市短期調整空間有限
近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屢創上市以來新低,10月20日以來已累計下跌5.2%。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也已站穩3%關口,并一度觸及3.2%。
實際上,早在11月中旬就有機構開始警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必破3%,債券市場正面臨2013年以來“嚴峻時刻”。
興業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在一份研報中指出,相比4月份,由于這次調整的起因來自于負債端,因此信用債的調整幅度大部分不如4月份慘烈。但調整后,10年國債、國開債的收益率已經超過7月份高點,幾乎使得下半年建倉的所有委外賬戶都出現了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統計發現,11月份以來,截至上周末,在不到700只可統計債基中,有660只凈值出現下跌,其中多只債基跌幅超過6%。
此外,Wind數據顯示,自10月24日債市調整以來,已有206只債基收益由正轉負,占據全部可統計基金總數量的17.56%。在全部206只收益正轉負的債基中,2016年新成立的債基數量為135只,占據收益正轉負債基總量的65.53%;其中,今年下半年新設立的債基為119只,占據上述債基總量的57.76%,這意味著,在近兩成收益由正轉負的債基中,一半以上的都是今年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
《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而對于債市未來的走勢,不少觀點認為仍有調整空間,但對明年的市場仍然看好。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就在研報中表示,債市短期的調整空間有限,預測明年二季度以后通脹有望重新下行,對債市明年依舊看好。
一日驚現三傳聞
記者注意到,在債市持續下跌的過程中,12月14日,債市充斥著各種違約、爆倉、失聯的傳聞。
針對市場上關于“國海證券債券負責人張揚失聯”的消息。14日晚間,國海證券內部人士王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首先,張揚并不是公司債券債券團隊的負責人,其為資管業務部門前負責人;其次,張揚本人已于今年7月份離開國海證券。所以,相關市場傳聞,并不符合實際情況。
王某還對記者表示,張揚原來是公司資產管理三部的負責人,但資管分公司改組之后,該部分的相關人人員基本都走了。至于傳聞中涉事的業務是否跟債券有關,是否是張揚本人在國海證券任期內涉及的業務,目前公司內部沒有明確說法。
12月14日晚間,傳聞中涉及的廊坊銀行緊急發布聲明稱“該傳聞屬于謠言”,并表示,“廊坊銀行與傳聞提及的*海證券無任何業務往來,不存在傳言中所謂的‘債券代持’業務;廊坊銀行債券業務一直遵循合法合規運營的原則,所有業務運營正常,并不存在傳言中的虧損。”
此外,市場還有一則消息稱,華夏基金旗下的一只貨幣基金遭遇投資者巨額贖回,公司可能面臨6億元的巨額賠款。對此,12月14日晚間,華夏基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聲明對此進行了否認。華夏基金稱,“目前我司旗下所有貨幣基金均正常運作,申贖照常,無任何特殊情況。”
與此同時,華龍證券也爆出5億元債券交易違約的消息。據媒體報道,12月13日華龍證券出現了約5億元的債券交易違約,截至14日尚未解決。“做的是T+ 0+1交易,即交易對手當天買入,第二天賣出10年期的農發債券,但是由于價格下跌,第二天華龍證券直接不要了。”
12月14日晚間,華龍證券在官網發布聲明稱,有媒體轉發了題為《債市下跌引發華龍證券5億違約 國海證券一負責人失聯》的相關報道。該公司對此事件高度關注,立即對相關業務進行全面自查,經查該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經研究決定,該公司將先于12月15日第一時間完成15國開 18等債券交割,維護市場秩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