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1 10:52:22
中國的一線城市擴容,哪些城市有望入圍呢?綜合考核各項量化指標與節點城市,具備成為一線城市基礎的城市有成都、天津、杭州和武漢,而有望成為準一線城市的包括南京、重慶、西安、蘇州、合肥。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又到年底,北上廣深的空氣里都洋溢著跳槽的味道。很多人還會把心里一個老舊的念頭再想一遍:要不要逃離北上廣深?
要說這個問題,吐槽的人那也忒多了,他們是這樣說的:
離開的理由
留下的理由
擱置爭議,咱們先來看看發達國家的近幾十年,人口是如何遷徙的。
美國的民眾超愛大城市,從1940年到201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美國人大幅增加,占美國全部人口的比重從50.9%提高到83.7%。
美國各城市房價隨著人口遷徙也不斷上漲,最終在2007年達到頂峰,隨后爆發次貸危機,房價慘遭腰斬。
日本的民眾也超愛大城市,近70年來,生活在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占比持續增加,目前超過一半的日本人都生活在三大都市圈。
數據顯示,經濟增速越快的時期人口向大城市遷徙的速度也越快。當經濟停滯或負增長時,人口仍未停止向大城市遷徙,但速度明顯放緩。
日本大城市的房價也隨著人口的大規模遷徙而飆升,廣場協議簽訂后日元暴漲,房價泡沫被刺破,于1990年達到頂峰,隨后房價暴跌超過一半!
其實,全世界的吃瓜群眾都一樣,小地方的人都喜歡搬到大都市去住,因為那里有高薪的工作、健全的教育醫療,還有第一手的信息和高大上的資本,外加與更多的高富帥社交。
2015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韓國前四大城市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都超過了10%。
再來看看中國的情況,話說中國的大城市已經很多了,全世界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共有36個,中國就占了9個,如此高的占比是否說明中國的人口遷徙已近尾聲?
回答是NO!
由于中國擁有巨大的人口總量和極高的經濟增速,無論是人口總規模占比還是人口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一線城市人口占比明顯偏低。2015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5.2%。
繞了一大圈,終于回到我們的主題,答案已經出來了: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中國的城市化空間還很大,未來仍將有大規模的人口向一線城市遷徙。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北上廣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已經很龐大,容納能力快觸到天花板了。而國家對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態度是控制發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上海的人口甚至開始下滑!
那么,作為90后00后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到新一波城市化的人口紅利呢?
這里,首先普及一下“齊普夫定律”:國際上有關城市規模的實證研究發現,如果一定區域內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規模大小排序,則城市規模與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個城市的位序與其人口規模的乘積等于一定區域內首位城市的人口規模。
按中國實際情況看,假設只有4個一線城市的規模布局,需要超過1000座城市才能容納6.4億的城鎮人口,城市化率僅43%,并且,如果一線城市人口規模不加以限制,很容易推高中心城區房價,放大房地產泡沫風險,日本就是先例。
其實說到這,核心問題已經不再是要不要逃離北上廣深,而是中國的一線城市數量太少,不夠用了!
怎么辦?兩位經濟學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再打造4個一線城市,于是中國的人口分布就變成了這樣……通過設置六級共504座城市,共能容納9.6億人,占目前總人口的70%。
還沒完,好人必須做到底,送佛一定送到西!
中國的一線城市擴容,哪些城市有望入圍呢?從人口、創新、經濟和房價四個方面的指標衡量城市,還要選取那些國家區域發展規劃中的關鍵節點城市,快根據下面的圖表去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排名吧。
忙活了半天,這個研究結論關系到你的后半生,異常重要!
綜合考核各項量化指標與節點城市,具備成為一線城市基礎的城市有成都、天津、杭州和武漢,而有望成為準一線城市的包括南京、重慶、西安、蘇州、合肥。
北上廣深沒趕上,第二批一線城市的成長一定要分享,特別是當中國的人口紅利接近尾聲,盡快搭上城市化的快車,就是咱們的明智之選!
結果出乎你的意料么?你心目中的新一線城市都有哪些呢?
更關鍵的是,提出中國一線城市至少增加一倍的并不是城市專家,而是兩位資本界的大佬,分別是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和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
他們跨界“城市規劃圈”,提出梯形城鎮化理論的初衷是在各種增長紅利快吃光的新時期,重塑中國經濟新動能,用姚余棟的話說:先把一線做好,讓一線帶二線,二線帶小城鎮,在某種可能的經濟意義上,就能讓中國經濟再飛20年!
12月13日,“國際一流城市論壇”正式成立,這是由華夏經濟學研究發展基金會和每日經濟新聞共同發起的。首次研討會聚焦新一線城市,姚管“梯形城鎮化理論”在此研討會上正式亮相。
“國際一流城市論壇”的宗旨,是希望能建立一個推動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推動新一線城市崛起的長期機制。每日經濟新聞也將繼續參與、長期關注并樂見其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