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8 00:59:05
“雙創債”全稱為創新創業公司債券,2016年3月8日,由證監會試點推出。目前已有9家企業發“雙創債”發行預案或者已發行成功。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許自然 實習記者 王小璟 每經編輯 謝欣
每經記者 許自然 實習記者 王小璟 每經編輯 謝欣
11月新三板密集發債,新三板融資通道未來是否會更多傾向債權融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來,新三板的主要發債品種有公司債、私募債以及“雙創債”。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雙創債”,今年已有9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布了預案或已發行成功。
多家企業推“雙創債”
“雙創債”全稱為創新創業公司債券,2016年3月8日,由證監會試點推出。目前已有9家企業發“雙創債”發行預案或者已發行成功。
安信證券研究報告提到,“雙創債”試點初期的目標公司為擬上市、已經或計劃在新三板掛牌的中小企業。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已經發行“雙創債”的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新三板企業。
“雙創債”發行對象為符合《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中規定的合格投資者,部分企業所發“雙創債”也可以由發行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認購,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交易。按照已發行“雙創債”的票面利率來看,1年期的在5.35%左右,3年期在7%~8%左右。
“16龍騰01”和“16德品債”主承銷商東吳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助理朱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傳統意義上,“雙創”企業從資本市場融資多為股權融資,而“雙創債”的優勢在于可以給企業量身定做解決其融資難題。
“16德品債”發行人德品醫療的總經理蔣紅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雙創債”的發行對公司有兩方面意義。第一就是切實解決了公司發展的資金問題,給企業生產改造、技術創新帶來資金助力。其次,與股權融資以及銀行貸款相比,“雙創債”的發行流程較為簡便。
蔣紅軍談到,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公司也考慮過定向發行股權融資,但在發展早中期,采取股權融資方式成本較高,在投資者選擇、價格確定上需要花去更長的時間,還會牽扯到公司決策權分散、老股東權益稀釋等問題。
除德品醫療外,另外一家已成功發行“雙創債”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董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通過實際情況來看,“雙創債”審核效率高、成本低、募集資金用途限制少,而且中介費低于股權融資,這是“雙創債”的優勢。
“處于成長期的‘雙創’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的代價較大,過快稀釋股權對公司經營管理存在影響。而‘雙創債’屬于債權融資,又是直接融資,跟其他品種相比具備優勢。其次,‘雙創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金期限的問題。由于‘雙創’企業往往具有輕資產的特點,想要獲取長期債權融資較為困難,企業需要2~3年甚至更長期的債權融資時,‘雙創債’為其提供了良好選擇。”朱靚補充說道。
他同時也指出,通過推出“雙創債”一個品種并不能完全解決“雙創”企業的融資問題,但這一新品種作為資本市場為“雙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中的一環,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
機構:信用問題依然存在
“雙創債”的發行,讓人回想到一度流行過的中小企業私募債。
“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比較少,主要還是受發行主體的信用、還款能力等影響。這種債券的出臺,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而推出的一個金融產品。但是這類金融產品也出現了一些違約的問題,逐漸被市場以及監管機構邊緣化。”民族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廣澤峰提到。
對廣澤峰提及的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以來出現的違約事件,《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今年3月,鉆井技術綜合服務供應商中成新星2012年發行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12中成債”)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涉及金額3843萬元。
面對私募債出現違約狀況,廣澤峰認為,違約的企業大都處于傳統行業,發展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同時,企業自身抵抗風險能力不足,再加上現金流狀況也不好,多種因素造成了違約產生。
既然有前車之鑒,那“雙創債”發展前景怎么樣?
廣澤峰表示,有過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先例,“雙創債”會吸取很多經驗教訓,畢竟“雙創”債發行主體是股份可以流通的公司,信用度本身也要比私募債的發行主體要高,這個是“雙創債”的優勢,但未來還是取決于市場環境或者市場主體。
財經學者布娜新也認為,現在監管層在新三板創新層推行“雙創債”,是政策力度向創新層傾斜。創新層大部分企業的資質比創業板只會好不會差,因此,為什么不多給他們一些融資選擇呢?監管層提供足夠多的選項就可以了,至于企業是否選擇,那就是企業自己考慮的問題。
但是,也有不愿具名的大型券商投行副總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雙創債”不能說特別好發,其他一些掛牌公司發債也有這種問題,就是企業信用問題。
對于信用低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交所針對“雙創”企業存在風險偏高的問題,積極配合證監會研究推進相關風險緩釋的辦法,包括但不限于健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引入多樣化的增信方式等。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認為,“雙創債”和曾經的中小企業私募債相比,在行業和規范程度上都有較為突出的優勢(降低了企業財務風險和增加了透明性)。另外“雙創債”誕生的時點較好,又有政策的大力扶持,“雙創債”未來規模值得期待。
業內:券商要考量發行人條件
至于哪類公司可以發行“雙創債”,朱靚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說,“雙創債”區別于普通公司債券,發行的基本條件為認定發行人確為“雙創”企業,目前對于發行人財務數據則并無硬性要求。
德品醫療的總經理蔣紅軍表示,未來德品醫療還有繼續采用發行“雙創債”融資的計劃。“雙創債”是信用債品種,不需要質押或者抵押,靈活性比較強。其次,“雙創債”的發行效率很高,公司“16德品債”項目今年9月下旬啟動,10月20日就完成了發行,流程簡便,可以保障所需資金快速到位。
具體到發行“雙創債”的成本,南北天地的董秘、有“三板圈崔班長”之稱的崔彥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雙創債”發行利率基本在5%~9%,還要承擔0.3%~ 0.8%的承銷費、20萬元以上的審計費用、5萬元以上的律師費用,很多還需要評級(一般30萬元以上)和擔保(一般1%~ 2.5%)。當然由于現在為試點推廣期,成本相對低很多。
事實上,今年3月,已有方林科技、普濾得、金宏氣體等三家“雙創”企業成功發行了公司債券,“16蘇方林”、“16普濾得”和“16蘇金宏”等三單“雙創”企業公司債券合計融資6000萬元。上述3家發行人均為新三板掛牌企業,這3單公司債也是“雙創”型中小企業首次試水債券市場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券商固收人士提到,“雙創債”發行無需硬性財務指標,但實際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發行“雙創債”的幾家公司財務狀況并不差。
方林科技、普濾得、金宏氣體、凡拓創意、世源頻控、龍華薄膜等9家已發行或擬發行“雙創債”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中,2015年度業績均實現盈利。9家掛牌企業中,2015年營業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分別為金宏氣體以及德品醫療,數據分別為5.5億元和2887.25萬元。凈利潤方面,方林科技2015年度凈利潤最高,為5943.96萬元;世源頻控凈利潤排名最后,2015年度仍收獲凈利潤168.43萬元。
針對發行“雙創債”是否有明確財務要求這一問題,部分業內人士透露,每家券商對于發行人的要求也會有不同。部分券商會要求發行人有一定資產規模和凈利潤,如要求凈利潤在2000萬元以上,也有要求5000萬元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