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5 00:17:17
讓實體經濟更強大,除了給樓市降去虛火,給資本市場戴上監管“籠頭”,更重要的是讓實體經濟沉下心來做實體,讓各路資本放下心來進入實體經濟領域。
張敬偉
4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3800億元的減稅大禮包。
這是在一季度降費2000億元的基礎上,給予各類市場主體的大福利。李克強總理表示:“許多國家都在醞釀出臺減稅措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我們要有‘搶跑’意識,用實際舉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抓緊把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減稅降費,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提振國家競爭力,領跑全球市場的應有之義。簡言之,減稅降費是送給企業的禮包和福利,既要讓企業有獲得感,也要成為制度性紅利。
很多國家都在減稅降費,但效率和力度莫若中國。以美國政府為例,特朗普頻遭內政挫折,其宏大的減稅計劃至今尚未著落,特朗普式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也停留在口頭上。在中國,2014、2015兩年,減稅降費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均超過1000億元;2016年,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全年降低企業稅負5700多億元,并且所有行業實現稅負只減不增。
盡管如此,由于稅制設計還不盡如人意,各類行政性收費項目還不夠精簡,加之地方執行力有限,數千億的減稅降費撒到整個市場,市場主體的獲得感難免不如預計。一些知名企業還發出了負擔依然很重的聲音。
正因為如此,減稅降費依然會是中國的施政重點,可以說將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過程。
降費已經成為市場經濟時代大家的共識。從各級權力部門消、降名目繁多的行政性收費和基金,到普通民眾社保費的降低,都在形成有意識的集體親商環境。同時,中國社會也在進行優化財稅體制機制的改革,促使權力主導的稅費合一體制向法治規范和契合市場規則的公平稅負方向轉變。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減稅的亮點在于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即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同時,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購入農產品維持原扣除力度不變,避免因進項抵扣減少而增加稅負。減法加法同時做,使包括糧食、食用植物油、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制品、圖書、報紙、雜志、飼料、化肥、農藥、農機、農膜等項目所涉及市場主體能夠有實實在在的減負獲得感。
上述項目多是居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必需品,以及涉農項目。給予市場主體的減稅優惠既可以傳導至市場終端的公眾,亦可體現政策面對涉農企業的一貫關懷。
這也凸顯減稅降費福利施政的原則,多向實體經濟、小微涉農以及和民生關切緊密的市場傾斜。這也算是定向、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前兩年定向的貨幣政策一樣,折射政策面精準關切實體的苦心。
宏觀經濟不能靠虛擬經濟的虛假繁榮去支撐,這不可持續;也不能依賴壟斷產業和極少數巨無霸市場主體。中國宏觀經濟的基礎是實體經濟,而且是和新市場、新技術對標的實體經濟。因而,多種所有制下的市場主體要相互滲透和充分競爭;新興業態下的共享經濟新模式也要互聯互通。既要成為傳統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又要變成“兩創”的產業孵化器。減稅降費鼓勵的是上述市場主體,而非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樓市和空手套白狼的投機者。
第一季度的成績單不錯,經濟增長速度為6.9%。這其中就有減稅降費的成果。但是,穩增長的動力源中,消費市場雖然成為主動力,貢獻率占近八成,但是來自樓市的消費刺激也占了很大比例。因而,實現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穩增長,還需要實體經濟更好更強。
讓實體經濟更強大,除了給樓市降去虛火,給資本市場戴上監管“籠頭”,更重要的是讓實體經濟沉下心來做實體,讓各路資本放下心來進入實體經濟領域。就此而言,樓市調控也好,減稅降費也罷,還是處于政策性施惠——“授之于魚”的初級福利階段。就長期而言,通過財稅體制改革,形成符合法治規范和市場訴求的制度性,才是“授之于漁”的市場紅利。
由此可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