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6 01:23:1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蔡鼎 高涵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每經記者 蔡鼎 高涵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過去5年平均命中率高達75%,這些國際沽空機構到底是什么來頭,為何出手如此精準?幕后團隊有何背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海外相關報道和資料進行了挖掘和梳理。
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了解一家公司的方方面面
香櫞研究的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Andrew Left)于2001年創辦了Stocklemon(股票檸檬)網站,專職從事沽空股票的調查。這個“股票檸檬”,便是香櫞研究的前身。如今,萊福特已是一名有著超過20年交易經驗的私人投資者。
據《商業內幕》報道,萊福特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珊瑚泉市(Coral Springs)的一個小公寓里長大,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母當時要打好幾份工。
“我那時對股票一無所知。”萊福特說道,“我的家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炒過股。”
1995年,萊福特找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當時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上面寫著“掙10萬美元”。隨后,萊福特去了這家叫做“Universal Commodity Corporation”的公司,成為一名商品經紀人。然而,他只在這家公司待了9個月。
1998年,Universal Commodity Corporation及包括他在內的19名員工遭到了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的制裁。
萊福特是在一個朋友的指導下開始交易股票的。不到24歲,萊福特就已經成為了活躍的沽空者。
據《商業內幕》報道,萊福特平時早上4點30分就會起床,查閱郵件、做研究。此外,他還寫博客文章,并處理他的交易。
“當我看到一只股票時,我想要了解它的方方面面。比如,公司員工感想如何?公司客戶有何感受?我希望自己做產品研究,想知道它究竟是不是比它的競爭對手更強,我想查看這家公司的文件,我希望做全面了解。”萊福特在接受《商業內幕》采訪時如此說道。
渾水(Muddy Waters)做空綠諾科技一戰成名
渾水公司的創始人卡森·布洛克(Carson Block)先后在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和芝加哥肯特法學院取得了金融和法律學位,期間還輔修漢語。
2005年,布洛克從法學專業畢業之后,便來到了中國,落腳上海,加入眾達(Jones Day)律師行,同時還經營著一份私人倉儲生意及一家網站。
2010年初,渾水公司成立,發布了第一份報告,質疑東方紙業(NYSE:ONP)財務造假。此后不到半年,渾水又發布了針對綠諾科技的財務質疑報告,很快,綠諾科技摘牌,“渾水”因此一戰成名。
2016年1月25日,布洛克的基金正式注冊,從前是“渾水研究”,而今則有了“渾水資本”。6年時間,布洛克完成了從分析師到基金經理的華麗轉身。
據路透社報道,布洛克聘請了馬丁·瑞斯(Matijn Rasser)擔任渾水資本的首席顧問,后者為美國政府做了10多年情報工作。同時,布洛克還聘請標準太平洋資本(Standard Pacific Capital)公司的前首席財務官杰米·布朗(Jamie Brown)擔任渾水資本的首席財務官和首席運營官。
布洛克此前接受采訪時曾透露,渾水的核心團隊僅有5人,通常會雇傭外部咨詢師和調查員開展調查。作為創始人,布洛克此前也曾實地調研相關公司。
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瞄準上市公司欺詐和舞弊
匿名分析雖沽空經驗不及香櫞、“戰績”不及渾水,但其近年來對內資股的頻頻出手卻不容忽視。匿名分析隸屬于一個更大的叫做“匿名”(Anonymous)組織的分支機構。
據科技媒體Softpedia報道,從匿名分析發布的高質量報告判斷,匿名分析的成員可能包括遍布全球的分析師、會計師、統計師、電腦專家,以及律師等各行各業的專家。
匿名分析在其官網表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監察企業的透明程度,致力于曝光上市公司的欺詐和舞弊行為。
格勞克斯研究(Glaucus Research)尋找財報中的“危險信號”
成立于2011年的格勞克斯研究,相比渾水和香櫞,略顯低調。
美國媒體稱,格勞克斯創始人馬修·維歇特(Mattew Wiechert)有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的背景。維歇特也拒絕透露團隊成員及人數,僅指團隊涉獵資本市場、會計、法律及調查報道等經驗,他自己則有資本市場及投資銀行背景。
公司研究總監索倫·安達爾(Soren Aandahl)是創始人維歇特的大學同學,加入格勞克斯前,安達爾從事企業金融和法律工作。
維歇特在接受美國財經網站Benzinga專訪時曾透露,他從前受雇于幫助中資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美國投資銀行羅仕證券(Roth Capital)。
維歇特曾向Benzinga表示,“格勞克斯對沽空目標的篩選過程非常細致:首先,格勞克斯有一套標準來縮短目標公司的名單。其次,根據第一輪名單,會詳細列舉其公開文件中存在的‘危險信號’。同時,我們會追蹤公司的現金流。一個公司的管理層可以撒謊,但數字不會。因此,一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損益表對于我們挖掘可疑交易至關重要。”
當被問到如何判定一家公司是否存在詐欺時,維歇特說道,“這我不能說,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危險信號都存在于公司的財報中。我們通常會關注那些利潤率高得可疑的公司,尤其是如果這家公司還身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的話。我們還會徹查公司的關聯交易關系、會計事務所或者高層的更迭,以及特殊的融資情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