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8 23:37:39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楊軍
“2016年,國內電影票房是457億元,整個票房增速放緩,同比增長3.7%,2016年全年有7個月出現了負增長,今年上半年即將過去,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仍然處于一個僵持階段,特別是3~5月份,海外進口影片占據了絕對優勢,分別拿走了3、4、5月份的70%以上的票房。”針對這一情況,在6月18日中國影視領袖峰會上,上海電影集團董事長、總裁任仲倫指出,中國電影需求在增長,供給的增長更快,可供給的有效性在下降。
中國電影在2003~2010年期間,從9億元到100億元,花了8年時間,從100億元到200億元,花了3年時間,從200億元到400億元,花了2年時間。由于需求的增長,近幾年主要在需求側發力;國內影片從不到100部發展到每年700部,銀幕從3000多塊發展到45000多塊,增速很快。
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平均每年以30%的增速在發展。電影數量增加,并不意味著觀眾滿意度、對電影需求的滿足度并沒有增加。2016年有數據顯示,43.8%的觀眾對國產片不夠滿意,近85%的觀眾表示中國好電影少,電影數量增加了,但實際上每家影院的效益在下降。業內有數據顯示,單家影院產出下降了17.9%,單塊銀幕產出下降了20%左右。
此外,任仲倫還表示,“2016年過億的票房的85部,10億以上的9部,票房1000萬以下的292部,從片方角度來講,每部不會超過400萬,現在誰在用400萬拍影片,這就告訴我們,供給角度存在非理性、非正常的產業現象。”
《強影之路——中國電影產業供給側改革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國產電影從制作數量達到了944部,而高分影片是15部。對于國產電影數量和質量上的結構性矛盾問題,任仲倫表示,目前國產電影主要面臨三方面問題。第一,供給的有效性和品質問題。絕大部分產品制作太快,品質受影響,品質不高,觀眾不會喜歡也不會選擇這些影片;第二,內容的形式和樣式,包括類型不夠多樣,單種類型影片比較密集的堆積可能是這幾年影片當中很重要的現象;第三,從提供的產品角度來講,目前缺少能夠打動人心,引起大家共鳴的影視作品。
任仲倫指出,國內電影的生產力是不夠的,生產力的儲備也是不夠的,生產力核心當中制作作品的能力是不夠的。和創意相比,目前國內電影更缺的是制作能力,缺有專業能力的人才。“一個很深的體會是,綜合能力我們還需要增長。但在今后幾年中,我們會慢慢彌補。”
面對當前國產電影的這種局面,任仲倫在論壇上表示,對電影企業而言,掙錢是必須的,如果沒有掙錢能力,所有的情懷都不在。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