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2017-07-03 11:18:05
作者 李姝徵
“咸豆漿一碗、粢飯糕一塊、棉棒一盒、高跟鞋護跟鞋墊一對……”早高峰時間,伴著一聲“叮咚”,“跑腿小哥”丁萬生的手機上跳出一份早點混搭日用品的“代跑腿”訂單。
“跑腿小哥”是上海新興的職業,從事該業務的大多本就是快遞員或外賣員,通過“出售”自己的碎片時間,為不便或懶于親力親為的人提供方便。
丁萬生說,2010年他剛到上海時是印刷廠工人,“不到一年,廠里效益就不行了,賺不到錢,就辭職做了快遞員。”
今年,隨著“網紅經濟”火爆滬上,代購、代排隊等“跑腿行業”收入水漲船高。“‘喜茶’和‘鮑師傅’火的時候,一個月能掙近10000元(人民幣,下同)”丁萬生說,正是高收入吸引他在2月份加入了“跑腿小哥”隊伍。
提供該“跑腿”服務的平臺“鄰趣”APP創始人之一劉偉力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鄰趣“跑腿小哥”隊伍在上海已超10萬余人。
據官方統計,截至2016年末,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至此,中國已連續四年實現解決就業1300萬人以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國社科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荊林波認為,中國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卻仍能保持高水平的就業率,應歸功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見效。
近年來,中國沿著“三去一降一補”的主線推進結構性改革,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正向縱深推進。發展迅速、已占據中國GDP半壁江山的服務業吸納了大量就業人口。
比如,隨著中國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從粗放走向細化,各色“新奇特”職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餐桌藝術家毛雪蕾曾是餐具品牌公關,“以餐桌為舞臺,餐具、擺設、食物等則是演員,通過它們之間的互動向用餐者傳達美。”餐桌藝術從業人員如今大受高檔餐飲和大型宴會的追捧。
毛雪蕾表示,與她合作過的品牌中有的以餐桌藝術做為品牌推廣,更多的品牌則在VIP客戶活動中加入餐桌藝術,將用餐當成一次藝術體驗,以此維系高端客戶的黏性。
毛雪蕾認為,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的到來,中國消費者正開始為“美”、為“個性化”買單,這也為她們開拓了新的市場。
對此,旅游體驗師文靜也深有體會,“現在,即使花費更高,不少人仍傾向個性化的旅程”。她表示,攝影發燒友偏愛風景獨特的路線,“吃貨”們則專注于“吃遍四方”,“血拼一族”更希望旅途中能“買到手軟”。于是,“我們把旅行中拍攝的美圖、美文貼在社交媒體上,并展示不同旅游線路的特色,游客們可根據這些體驗做出選擇”。這不僅為游客提供了個性化的旅游出行搭配,也給旅游體驗師們帶來商機。
當經濟增長的紅利日益被大眾所分享,當中國的消費結構正朝著更高層次轉變與提升,荊林波認為,腰包漸鼓的中國消費者告別了溫飽型走入小康型,大中城市的消費者甚至從小康型走向發展型、享受型,中國消費多樣化的需求正在成為產生各色“新奇特”職業的催化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