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7-07-12 15:13:21
A股市場持續“一九行情”之下,私募基金的發行也日趨分化,不同業績、不同規模的私募基金冷熱不均,而根據資金性質和產品策略的差異需求,部分中小私募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通過多種渠道打好規模“保衛戰”。
業績領先大私募逆市擴容
“今年上半年我們并沒有發行新產品,但產品持續營銷凈申購大約50億元,單產品單月最大凈流入有10億元。”北京一家大型私募公司的高管告訴記者。而深圳一家私募基金董事長也向記者透露,上半年他們每月基本上能錄得10億的申購資金。這兩家的共同點是,他們產品表現較為穩定,今年業績表現領先。
根據格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披露數據的私募產品中,共有318只股票型私募產品年內收益在20%以上,其中50億以上的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包攬了105只。規模較大的知名私募如景林資產、高毅資產、淡水泉投資等業績均不錯。
“業績排名在市場前10%的私募基金更容易受到渠道的歡迎,發行情況也較為理想,而另外90%的私募則很難感受到市場回暖的跡象。”滬上某中小型私募基金內部人士表示,除了業績之外,私募基金的知名度也是渠道考慮的因素之一。一方面知名私募賣點多,運作的穩定性強,另一方面也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在他看來,目前私募發行市場猶如A股藍籌股和成長股分化一樣,不同私募間的分化也較為明顯,且該趨勢會繼續加強。
部分中小私募轉戰FOF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7日的數據顯示,6月份共有528只私募基金發行,甚至低于4月份707只的發行數據,而彼時,私募基金行業不少人士認為私募基金產品發行已經降至冰點。在6月份的最后兩周,統計數據均顯示新發私募基金產品數量處于今年來低位。不過,就5月份數據來看,共有1065只產品發行,顯示出了回暖跡象。
滬上某私募基金市場部人士表示,從產品發行數量和銷售持續性看,私募代銷較為領先的機構當屬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從招商銀行年初到現在的私募產品銷售情況來看,的確有加速趨勢。
“行業趨勢對基金發行要求在提高,按照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要求,證券公司代銷私募的門檻提高,券商很難再賣出很大的量,這意味著中小私募券商通道被卡住了。幸有銀行銷售端回暖,這讓大型私募較為受益。”上述市場部人士表示。
“從整個行業來看,還看不到銷售回暖跡象。”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就自己感受而言,股票多頭策略的產品發行并未回暖,渠道依然比較謹慎,盡管市場近期有所回暖,但客戶對此并不買賬。
在這種市場行情之下,部分私募寄希望于第三方理財等中小渠道,而部分謹慎的私募則拒絕中小渠道,考慮將目光轉向私募FOF基金。“相對而言,承接私募FOF的資金比較穩定,還會承擔一定的管理功能。但缺點在于做的好的私募FOF比較強勢,從中的分成也會相對高一點。”某私募人士對此表示。
不過也有私募基金人士認為,私募FOF的承載量有限,就目前私募FOF的發展規模來看,分配到單個私募管理人的金額較小,對擴張規模來說作用有限。
據了解,受到私募基金產品策略不同和對接資金性質的不同影響,私募基金拓展渠道的角度也有所差異。比如一些私募量化基金大力拓展上市公司專戶業務,這部分資金在規模中已經占到了相當的比例。
“這主要還是資金性質所決定,量化產品的波動小,收益穩定,上市公司資金對回撤的容忍度較低,量化產品和這部分資金較為匹配。”上述私募市場部人士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