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9 23:09:41
每經編輯 李宇嘉
李宇嘉
廣州市政府近日公布《廣州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中率先提出保障“租購同權”,意在加快構建租售并舉住房體系。在這一方案中,“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的提法,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據調查,北上廣深等四個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優質教育資源約20%的比例。當優質教育資源變得稀缺時,資源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往往需要靠政策配給。在國際上,擁有產權住房(通常得交房產稅),從而也就擁有了享受本區域教育的權利。因此,以住房來配給教育資源也成為國際慣例。
但在另一方面,租房也是擁有部分產權的體現。同樣是在國外,租房也可以享受公共服務,包括就近接受教育的權利,體現出真正的“租購同權”、“教育平權”。
在我國,從本質上講,如果承租10年期限的商品房,變相擁有了這個房子1/7的產權,本質上也應貫徹“租購同權”、“教育平權”的原則,承租者的小孩就近同等入學是應有之義。但是,正是由于大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導致居民想方設法追逐優質教育資源,因此在客觀上變得難以操作。
以房子來配給教育資源本來算得上是一種相對公平的辦法,但在市場不夠理性的瘋狂追逐下,帶來的嚴重后果之一就是高房價,特別是所謂的學位房,這相當于變相削弱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權利,與義務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普惠性相違背。
近年來,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無房戶、新市民對教育資源的訴求也越來越強烈。于是,2016年國務院發布39號文,明確租房可享受義務教育。從道理上講,這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單方面將買房與入學資格脫鉤,新增配置載體仍難以行得通。
有觀點說,廣州“租購同權”的政策落地后,學區房價格將大跌;但也有觀點說,學區房租金將大漲。
筆者認為,即便脫了鉤,但因為稀缺而產生巨大的“擁擠成本”、“排隊成本”不會消失,這將導致“租”這個配給優質教育資源的“新載體”將出現需求爆棚,由此勢必帶來價格上漲(表現為租金大漲)。
一方面,很多擁有產權住房的人,會考慮將手上房子賣掉,租住優質教育資源所在區域的房子;另一方面,由于租房在收入上和支付能力上的準入門檻較低,基于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無房者也將會加入租房的隊伍中;此外,非戶籍無房人群(比如新市民)是此次租賃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基于在城市扎根、改變下一代命運的考慮,他們也會加入到租住學區房、學位房的大軍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租金暴漲,投資此類房產的市場炒作行為可能樂此不疲,間接導致學區房房價同樣受到追捧,因此售價大幅下跌恐怕并不現實。因此,不改變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市場非理性追逐的現狀,不管如何調整分配載體,高成本獲取的狀況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改觀。
廣州雖然貴為一線城市,但在原有的“地段+統籌”的二元分配體制下,擁有戶籍和產權住房的人群可直接就近入學,但無房人群,不管是戶籍或非戶籍人群,基本都會被歸入到積分統籌,即按照居住證年限、社保納稅、計劃生育、專業技能等來積分。無房或積分靠后的人群,如果想上廣州的公辦學校,通常都得繳納不菲的“贊助費”。
問題是,現在已經進行“搶人大戰”的年代——數據顯示,廣州已成為深圳、珠海最大的人才輸送基地。就連成都、杭州等二線城市,畢業生簽約率也開始超過廣州。痛定思痛,廣州要想落實一線城市的地位,就得革新基礎教育分配體制,于是就有了這個“重磅級”的租賃新政。
廣州“租購同權”如何落地還需等待具體細則出臺。相比之前,廣州“租購同權”的新政無疑前進了一大步。就基礎教育資源總體質量,廣州可進入全國前三甲。廣州常住人口(1400萬)僅比深圳多200萬,但教育基礎比深圳深厚了不少。目前,深圳居民憑租賃合同(甚至城中村租賃合同)就可以申請積分,多數可入讀公辦學校,可見深圳近年來在基礎教育上發力之猛,這也是深圳近年來每年流入常住人口50萬、居全國前列的主要原因。
相比之下,近年來廣州在教育上似乎還在“吃老本”,增加投入不夠。因此,政策上修補二元模式是不夠的,真金白銀的投入才是正道,也是地方政府向公共財政轉型的革命性變化。近期,很多城市拋出“英才計劃”,筆者認為,政府重視人才無疑值得鼓勵,但供給端增加教育投入才是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如果優質教育資源供應上來了,教育服務均等化了,其效果會勝于對政策的修補。(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