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28 00:45:42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技術改造升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天地數碼而言,技術改造同樣被公司視為利器,在招股書中被穿插在不同章節屢次提及。但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到的關于天地數碼的爆料信中,爆料方直指天地數碼招股書中一段關于技改的表述不實:天地數碼并不具備將原材料聚酯薄膜二次加工使其厚度變薄的能力,因此招股書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記者多番走訪調查,包括同業公司以及天地數碼聚酯薄膜供應商等多位人士均認同爆料方的觀點,質疑天地數碼的相關表述。
每經編輯 許自然 張鐘尹 實習記者 顧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許自然 張鐘尹 實習記者 顧杰 每經編輯 陳旭 畢陸名
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技術改造升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的技術改造不僅有利于實現技術突破、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起到改善勞動條件以及加強環保等作用。對天地數碼而言,技術改造同樣被公司視為利器,在招股書中被穿插在不同章節屢次提及。
但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到的關于天地數碼的爆料信中,爆料方直指天地數碼招股書中一段關于技改的表述不實:天地數碼并不具備將原材料聚酯薄膜二次加工使其厚度變薄的能力,因此招股書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
經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番走訪調查,包括同業公司以及天地數碼聚酯薄膜供應商等多位人士均認同爆料方的觀點,質疑天地數碼的相關表述。
通過檢索天地數碼最新發布的招股書可以發現,天地數碼一再表示技改對于公司各個層面均起到了積極意義。
首先,從毛利率方面,招股書提到,天地數碼2016年度毛利率的上升是受到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及技術改造帶來單位成本耗用下降的綜合影響。
換言之,2016年天地數碼毛利率上升是由于受到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技改的雙重影響。
而到了2017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招股書,技改則發揮了愈發明顯的作用。
招股書披露:2017年1~6月,雖然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但由于天地數碼進一步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單位成本耗用進一步下降,使得蠟基產品毛利率仍保持穩定。
其次,在降低能源耗用角度,根據招股書內容,天地數碼通過技改在2015以及2016年度可分別節省電耗41.4萬千瓦時和76萬千瓦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以招股書披露的2015年度、2016年度工業用電平均單價0.70元/度估算,通過技術改造,天地數碼2015年度以及2016年度分別節省電費約29萬元以及54萬元,占營業成本的比例微乎其微。
再次,在總資產周轉率方面,技術升級改造依舊是天地數碼的取勝之匙。
據招股書,天地數碼通過對生產線的技術改造,有效提高工藝水平、生產效率以及設備利用率,因而總資產周轉率均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周轉率。
由此可見,據招股書內容,天地數碼認為,其毛利率以及總資產周轉率等多個指標均優于同行,技術改造升級貢獻頗多。
不過,天地數碼一再提及的“技改”卻引起了同行的質疑。
同行質疑的一段表述出現在招股書192頁,該段寫道“報告期內,公司單位聚酯薄膜消耗量逐年小幅降低,主要原因系公司針對涂布生產工藝進行技改升級,將可以涂布的聚酯薄膜平均厚度逐步由2014年的4.5微米降低至目前的4.38微米,降幅達到2.67%,厚度變薄是單位耗用降低的主要原因。”
爆料方直指,天地數碼并不具備將原材料聚酯薄膜二次加工使其厚度變薄的能力。
根據招股書,聚酯薄膜為天地數碼主要原材料之一,是碳帶的載體,一般選用4.5微米規格的產品。
根據天地數碼的表述“公司針對涂布生產工藝進行技改升級,將可以涂布的聚酯薄膜平均厚度逐步由2014年的4.5微米降低至目前的4.38微米。”按照字面意思進行解讀,即天地數碼通過技改升級,將聚酯薄膜的平均厚度降低。
根據招股書,《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天地數碼自身并不生產聚酯薄膜,其所用的聚酯薄膜全部來源于外購。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1~6月,天地數碼分別從國風塑業以及雙星新材兩家上市公司分別采購價值1754萬元以及1708萬元的聚酯薄膜。
2017年上半年,天地數碼合計采購聚酯薄膜3981萬元,換言之,天地數碼由上述兩家上市公司采購的聚酯薄膜數量占到公司聚酯薄膜采購總量的87%。
對于并不具備聚酯薄膜生產能力的天地數碼而言,竟然具備將買回且已經成型的聚酯薄膜進行二次加工使其平均厚度變薄0.12微米的能力,這難免讓同行產生質疑。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了一番調查。
記者以業內人士身份致電天地數碼的聚酯薄膜供應商國風塑業,一位銷售人員對記者明確表示,標準熱轉印膜的厚度為4.5微米,膜廠出售給熱轉印企業的薄膜也均為這一厚度。“熱轉印企業并不具備將已成型的薄膜進行加工使其厚度降低的能力。”上述銷售人員強調。
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南京愛寶文儀高管M先生進行了面對面深度訪談,向其求證關于上述天地數碼技改的表述是否屬實,與國風塑業銷售人員一致,M先生同樣認為天地數碼不具備將薄膜平均厚度降低的能力。
以下為訪談實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簡稱“NBD”,南京愛寶文儀高管M先生簡稱“高管”。
NBD:您采購的聚酯薄膜是何種規格?
高管:是4.5微米規格的聚酯薄膜,厚度正負誤差在1%左右。
NBD:所有的碳帶企業采購的聚酯薄膜都是4.5微米規格的嗎?
高管:對,必須是4.5微米。
NBD:為什么必須4.5微米的薄膜?
高管:我們的產品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必須要用4.5微米的膜。因為4.5微米的膜是PET膜,PET膜的優點就是存在一個很強的伸張性,可以能達到我們這個產品的要求。
NBD:天地數碼的招股書里說他技術升級把膜的厚度從4.5微米改成4.38微米,您覺得這個成立嗎?
高管:我覺得天地數碼改變不了膜的厚度。因為天地數碼的薄膜是外購來的,他自己無法改變?,F在主要生產膜的企業,比如有國風、東立等,膜是由這些企業來生產,我們來采購,所以我們無法改變膜的厚度。
NBD:通過降低那個薄膜厚度來降低成本是否成立?
高管:我認為是不成立的。你想想看,一般一卷膜91公斤,膜現在價格約18塊錢一公斤,你算算才多少錢?這個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沒必要。
NBD:因為薄膜的厚度會有誤差,比如說生產膜的那個企業,把生產出來的4.38微米薄膜都賣給某一個企業,會有這種可能嗎?
高管:不可能的,膜廠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這個膜太薄就會易斷,一斷整個就報廢了,就有風險了。重要的是,對于膜廠而言,這個膜從厚到薄,實際上它的成本會越來越貴,因為技術含量更高。并不是說膜越薄,成本就越便宜。
NBD:所以您認為首先天地數碼所自身沒有能力將薄膜厚度變薄,其次也沒有這個必要?
高管:對,我認為是這樣,因為這個成本可以忽略不計的。我認為將員工成本降低是最好的。比如把設備自動化,原來我招100個人,(現在)招60、70人,我能把這個錢省下來就不得了了。你這個原料能省多少錢?這方面我覺得是成立不了的。他們目的有可能就是為了給外行人來看是技術升級了。這是我個人感覺。這個不叫技術。
除了M先生,河南卓立總工程師Q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膜廠而言,根據聚酯薄膜國家標準GBT16958-2008規定的產品厚度標準為小于9微米的產品允許偏差±4%,也就是說,合格的4.5微米產品的厚度范圍是4.33-4.68微米,只要在這個范圍之內都是合格產品。
針對天地數碼技改將聚酯薄膜厚度降低的說法,Q先生同樣予以否定,認為業內所有熱轉印企業均并不具備此種技術。
根據同業公司以及天地數碼聚酯薄膜供應商的說法,天地數碼無法將薄膜厚度降低。
客觀來看,如果天地數碼確實具備此種技術能力,那么一定需要獨特的專利技術以及特殊的生產設備。
從專利角度,根據天地數碼招股書內容,截至2017年10月,天地數碼及其子公司共有6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在6項發明專利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中有2項專利與薄膜相關。
具體來看,此2項專利分別是“基于金屬氧化物可調光透過阻隔的穩定透明隔熱膜”以及“高紅外阻隔率的節能透明膜的精制方法”。
那么,有沒有可能這兩項專利中就包含將聚酯薄膜二次加工使其厚度變薄的技術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上述2項專利的專利號輸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進行詳細查詢后,得出的結論是否定的。
“基于金屬氧化物可調光透過阻隔的穩定透明隔熱膜”專利的內容涉及的是隔熱膜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透明隔熱玻璃膜。
“高紅外阻隔率的節能透明膜的精制方法”專利涉及透明膠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透明膜的制備工藝。由此可見,兩者均不包含將原材料聚酯薄膜平均厚度變薄的技術。
一方面,天地數碼表示公司針對涂布工藝進行技改,將可以涂布的聚酯薄膜平均厚度降低,卻并沒有披露具體生產工藝流程。此外,從公司目前掌握的專利情況判斷,仍未發現天地數碼具備此類技術。
從另一個維度出發,如果天地數碼的確掌握了將采購的已經成型的聚酯薄膜進行二次加工的能力,那么勢必會利用到相關生產設備進行加工。
根據招股書中天地數碼主要生產設備表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天地數碼共有16類主要生產設備,根據設備名稱,其中“1”、“3”、“8”、“12”、“14”、“15”、“16”等7類均為涂布機或涂布試驗線,并不具備加工聚酯薄膜的能力。
另外,“7”、“10”、“11”、“13”均為分切機,用作分切碳帶。而余下的“2”、“4”、“5”、“6”、“9”則為廢氣凈化裝置以及配料系統儲罐等,均無壓制薄膜的能力。
由此可見,從主要生產設備列表中,依然未發現可以將薄膜厚度降低的相關生產設備。
對于技改在生產領域究竟帶來何種影響等相關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發郵件給天地數碼董事會秘書張群華,不過截至發稿前,天地數碼沒有進行回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