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4 23:51:01
3月4日上午11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張業遂首次亮相,并回答包括了機構改革、“一帶一路”、污染防治等11個熱點話題。
每經編輯 李彪 余蕊均 實習記者 李可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彪 余蕊均 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畢陸名
3月4日(星期日)上午11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提前半個多小時就已很難擠進會場了。
汲取了去年位置比較靠后難以拍照的教訓,今年帶梯子參加新聞發布會的攝影記者更多了。即便如此,想要找一個好的拍攝位置并不容易。比較有意思的是,與去年大量高科技的拍攝設備相比,今年這類設備幾乎絕跡。
和提前知曉王國慶擔任政協發言人不同,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曉。上午11時10分,張業遂步入會場,盡管沒有桌牌,記者們還是迅速認出這位“外交老兵”,相機“咔嚓聲”不斷。
公開簡歷顯示,張業遂系外交部黨委書記、副部長。此前,他曾擔任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等外交要職。值得注意的是,他曾于2009至2012年出任中國駐美大使一職。
如今,出任全國人大第八位新聞發言人,多了一重身份的張業遂將如何把“外交功力”與人大新聞發言人的工作相結合,令人期待。
從昨日的“首秀”表現來看,“大國氣度”應有的自信、穩健,已然令人印象深刻。包括了機構改革、“一帶一路”、污染防治等11個熱點話題。不少記者會后評價張業遂“從容”“自信”。
“我們認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各國都需要獨立自主地根據本國的國情來探索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回答關于“中國模式”對國際秩序和規則的影響時,張業遂說道,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
對于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被解讀為“地緣戰略工具”,張業遂直言,這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
他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不排斥或針對任何國家,對所有有興趣的國家開放。同時,“一帶一路”建設目前還處在初期的階段,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出現這樣那樣的挑戰是非常正常的。
當然,在所有的問題中,中美關系尤其是經貿關系也是每年的必答題,對于曾擔任過中國駐美大使的張業遂而言,求解的方式并不難。
“我的體會是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于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他從經貿關系說起,去年中美兩國雙邊貿易額已超過5800億美元,“所以存在一些摩擦不足為怪。”同時,“中方不想同美方打貿易戰,但我們絕不能坐視中國的利益受到損害。”
在他看來,處理經貿摩擦的正確辦法應是對彼此開放市場,做大合作的蛋糕,通過對話協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同時,張業遂還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在過去的兩天里,中美雙方就兩國經貿問題舉行了磋商,雙方同意,近期繼續在北京就有關問題進行溝通,為兩國下一步深入合作創造條件。
此外,為了更好地開放國內市場,吸引外資進入,張業遂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計劃將原來的“外資三法”整合,制定一部新的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的基礎性法律,以適應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
與會場內記者們踴躍舉手提問和大會新聞發言人精彩的回答相比,會場外的報道場面同樣熱鬧非凡,中外多家媒體在會場外架起了攝影設備,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全國兩會,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
在回答完最后一個問題后,張業遂起身準備離開會場,但是,現場記者們似乎意猶未盡,記者們都在大聲提出自己的問題,希望得到這位新任發言人的回應,因為時間關系,他只能對熱情的記者們報以微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