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4 19:46:47
本周,大盤大幅調整。對于后市能否止跌反彈,達哥認為,要想止跌,一方面需要管理層及時出臺有針對性的利好政策來激發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則需要多方步步為營,逐漸發起進攻,只有這樣,市場才有望觸底反彈。另外,還需要外圍市場走好來配合。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本周,A股市場迎來長假之后的首周交易。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節前好不容易出現的反彈空間,不但被完全跌去,滬指、創業板指數還都創出了階段新低。周五,滬指最低跌至2536.67點,隨后盤中迎來V型反彈,最終上漲23.45點,以2606.91點報收,重新收復2600點整數關。
A股驚魂一周之后,接下來市場能否迎來超跌反彈?今天,達哥與牛博士就近期行情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相信這一周的行情,大家都看得心驚肉跳吧,本周的大幅下跌,是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
道達:節后行情會有調整,這個大家都是可以預想得到的。雖然國慶前,滬深兩市都走出了不錯的反彈行情,但是長假過程中,受美聯儲加息影響,不論是全球外匯市場,還是全球股票市場,都受到了明顯的沖擊。尤其是港股在節日期間的大跌,對A股的影響更加顯著。
所以,上周日我們在討論行情的時候,我也提醒大家,要對本周市場的調整做好心理準備。盡管當時,央行還發布了定向降準的利好消息,這對節后行情本身是有正面影響的。
但是從本周行情的發展過程來看,市場下跌的程度,還是超出了大家的預想。周一滬指大跌104點,此后雖然小幅反彈了兩天,但周四,受美股大跌的影響,滬指再次重挫142點,不但跌破2638點,而且跌破2600點整數關。直到周五,滬指再創新低2536點之后,才終于出現了反彈。不過,周五的反彈,對于遭受損失的A股投資者而言,顯然還暫時沒有起到撫平傷口的作用。
牛博士:為什么就只是過了一個長假,節前的反彈行情會在節后出現如此急轉直下的走勢?大盤跌破2638點的低點,有怎樣的市場意義?
道達:9月份,上市公司回購、大股東增持等力度明顯增加,同時A股“入富”,外資抄底力度提升等因素,都支撐了節前反彈行情的展開。應該說,當時市場情緒是有所提升的。
然而,長假之后,市場環境又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比如美聯儲加息、全球外匯市場波動、我國港股市場大跌等,這對A股情緒形成打擊。更加直接的表現是,節后海外資金的動向發生了180度的巨大變化,尤其是滬股通、深股通資金連續大規模凈流出,更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市場的擔憂。而接下來,美股再度大跌,又再次對A股形成負面沖擊。本周A股的大幅下跌,其實都充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又回到了極度低落的狀態。
此前我曾經說過,2638點是2016年初A股遭遇熔斷之后出現了一個重要低點,一旦被跌破,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而本周四的行情可以看出,當天滬指以2643點大幅跳空低開,隨后很快2638點被擊穿。跌破之后,市場多方幾乎就徹底喪失了抵抗力,從2638點跌到2600點整數關,再跌到周五的低點2536點,這整整100點的下跌,幾乎就是沒有遇到任何的抵抗,完全是多方信心潰敗的一種體現。
牛博士:周末看到一個消息,據報道,深圳市政府近日出臺了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措施,已安排數百億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構建風險共濟機制,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你認為這個消息,是否有望對后市形成利好?
道達:我也注意到了這個消息,我認為政府拿出真金白銀來緩解上市公司的“燃眉之急”,這確實是一個利好消息,但似乎也顯得是一種無奈之舉。畢竟,在經過市場大幅下跌之后,上市公司面臨的股權質押風險又再一次凸顯出來。而這一次,由政府直接出錢辦事,似乎是首次將上市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問題擺到了臺面上。從目前的報道來看,暫時還不知道這些資金最終會“救助”哪些企業,只說了首批超過20家獲“救助”企業也已敲定。
目前哪些類型的企業,可能面臨的類似風險會小一些呢?或許,國有控股、央企控股的大型企業,在當前環境下可能將會是受到沖擊較小的一類公司。
近期我也說過,從觀察市場表現來看,市場風格已經發生變化,煤炭、水泥、基建等板塊個股已經走出獨立行情,而這類企業中,多數都至少是大股東有國企性質的公司。
至于后市能否止跌反彈,我認為現在市場要想止跌,一方面需要管理層及時出臺有針對性的利好政策來激發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則需要多方步步為營,逐漸發起進攻,只有這樣,市場才有望觸底反彈。
當然,同時還需要外圍市場走好來配合,周五恒指強勁反彈2.12%,道指反彈1.15%,納斯達克指數反彈2.29%,還算是不錯的結果。不過,外圍行情的表現,我們是無法決定的。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8年10月14日
今日倉位:五成
明日倉位計劃:五成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注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