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2-07 11:45:44
每經記者 沈三 郝天真 每經編輯 張靜
改變慣性,只需外力即可;改變德性,更需看外力是否強大。
?做了持續一周的“人體空氣凈化器”,關中算是正式“立霾”。
“霾”,不但難寫,更難治。
11月9日至12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韓城市開展下沉督察。
然后,就在前幾天,一紙通報毫不留情的甩了出來。直指龍門煤化等三家焦化企業,敷衍治理,環境問題突出。
當然,韓城市委、市政府,以及韓城環保局,也被點了名。說它們標準不嚴、要求不高、措施不硬、治理工作流于表面……
當看到這份通報措辭的時候,粉巷君一聲嘆息,走到窗戶前,深吸一口醇厚的霾,“真TM不是個滋味!”
?
臭名昭著的污染史
陜西黑貓是家上市公司,“黑”在哪兒,不得而知,也許是因為做焦化的吧。
黑貓旗下,有家公司叫龍門煤化,位于韓城龍門工業園,2016年位列中國化工企業500強252位。
它的主要產品包括:焦炭、煤氣、煤焦油、LNG、甲醇、粗苯、硫銨、合成氨、尿素、硫磺、硫酸及深加工產品等。
僅這一串清單,就可以知道,污染治理對于該企業有多重要,但龍門煤化似乎一直沒有“浪子回頭”的意思。
粉巷君(ID:nbdfxcj)搜羅了一些過往信息,在這里略作呈現。
2012年媒體報道,“(當地村民反映)從廠子試生產之后,飄過來的苯味就沒斷過。”
時隔兩年,有記者再次走訪,發現“在距離龍門煤化工僅一墻之隔的園區公路上遠遠就望見一股黑煙升起,四處飄散”……(當地村民反映)焦化廠排出來的煙到處亂飄,人就不敢出來……(冒黑煙)的時候還能聞到那種讓人有些窒息的味道。”
2016年,該廠因發生煤氣泄漏事故,導致2名員工中毒死亡,5名員工入院。
還有前幾天,被國家生態環境部通報,大致是這樣批評的,“當地焦化企業存在敷衍治理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群眾投訴舉報不斷,反映十分強烈……韓城市龍門煤化工公司焦爐煙氣旁路排放……”
所謂“旁路”,就是處理廢氣的脫硫設施為應對緊急情況預留的排放通道。旁路排放——即未經充分處理排放。
督察發現,今年1月至11月,在正常生產情況下,龍門煤化4套脫硫設施累計停運313天,其中4號焦爐開旁路天數達到生產天數的32%。
?
距離環保局僅20余公里
在這份通報里,還有兩家韓城企業被環保部點了名。
合力煤焦公司通報問題為堆場混亂,十幾萬噸精煤露天堆放,抑塵網形同虛設——并且,企業以改造方案應對督察組,無中生有,實際上根本沒有完成環保改造。
中匯煤化公司,是陜西省最早完成VOCs治理的焦化企業,也是當地VOCs治理的標桿企業。但該企業治理設施“空轉”,實際處理裝置根本未發揮作用。
有意思的是,這個龍門工業園,距離韓城市環保局僅20余公里。
2014年2月,有媒體記者走訪后,將相關信息反饋給韓城環保局,后者回復稱:該現象是“偶然存在的情況”。
20日后,記者再次驅車韓城,“在2月21日排煙的地方,我們又一次見到了濃煙滾滾升起”。
注冊于重慶的生態環保組織“兩江中心”,曾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10月先后兩次前往陜西韓城調研,均發現龍門煤化存在散排黃煙的現象,并稱:“前一次更是觸目驚心”。
同樣,他們將收集到的資料提交給韓城環保局,收到的復函稱:將從“加大排查,嚴格查處,淘汰落后產能”多方面入手整治。
其中提到,將“實施責任包聯到人,環境監察員24小時駐廠環境監察工作”。
事實上,韓城確實行了駐廠監察制度。
微信公眾號“韓城經開”11月11日文章顯示:“環保分局和安監科同志在龍門煤化工和鴻鑫源灰廠駐廠工作……做好中央督察組檢查的準備工作”。
但在巡查中,僅是“發現一處秸稈焚燒現象,通報市環保局和西莊鎮。”
?
慣性,還是德性?
慣性定律講:“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但那么多次曝光、通報,仍“屢教不改”,就不得不讓人揣摩,是慣性,還是德性?
慣性是事物的本來狀態,但德性的養成,則肯定與環境有關。
韓城市龍門鎮一次次被發現的大氣污染問題,很難說與當地監管環境沒有關系。
每一次污染事件之后,必然伴隨著相關整治。2018年,韓城更出臺了20項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為期一年的集中整治。
但,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來執行。
因此,在國家生態環境部的通報中,也直接指出:“韓城市工信、環保等部門督促整改不力,監管不到位;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不落實,環保工作被動應付,表面治理,環境污染問題長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通報之后,12月3日晚,韓城市由常務副市長連夜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第一時間對整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工作組連夜進駐三個企業全面核查,并制定整改方案,12月底完成整改任務。
此次整治的效果,12月底即可見分曉。但長期的環境保護,更需要地方政府堅定的信念和整治時的嚴厲手段。
畢竟,改變慣性,只需要外力即可;改變德性,更需要看外力是否強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