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08 10:32:53
郝景芳,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北京折疊》作者,在獲得雨果獎后,她創立了童行學院,要做一個“商業+公益”的社會企業。她表示:“我們是屬于商業做2,公益就做1,商業做4,公益就做2,這兩個是完全利益一致,當然,肯定希望商業做大,商業做到1000萬,那公益就水漲船高嘛?!?/p>
每經記者 吳凡 實習生 鄭潔 每經實習編輯 湯輝
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清華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畢業生、雨果獎得主、宏觀經濟學者、童行學院創始人,如果將郝景芳身上的標簽按時間順序來排列,每一個都稱得上熠熠生輝。然而,對很多人來說,認識郝景芳是從《北京折疊》開始,這部中篇科幻小說讓她在2016年8月站上了第74屆雨果獎領獎臺,上一個站在這里領獎的中國人是劉慈欣。
在獲得科幻迷們心中的至高榮譽之后,郝景芳并未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創作科幻小說中,對她來說,成名后的一項非常大的收獲在于將理想照進現實。2016年獲雨果獎后,郝景芳創立了童行學院,其中部分啟動資金來自于她成名后第一支廣告的收入。
近日,在“2019 Demo China創新中國春季峰會暨企業創新峰會”上,聲音輕柔的郝景芳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專訪,她告訴記者,早在2015年她就在思考做一個教育類公益項目。對于知識經濟下的教育新需求等問題,郝景芳也表達了她的見解。
郝景芳曾公開表態,發起童行計劃的初衷是做公益。談及為何選擇教育行業創業,郝景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逐漸步入到知識經濟了,我希望優質教育資源能做到最大共享。”
優質教育通過技術達到最大共享,這個目標聽起來有幾分理想主義的意味,而且郝景芳并不打算把童行學院做成一個募捐資金的慈善類項目,她表示童行學院是一個“商業+公益”的社會企業,強調項目自身可持續性,“肯定要做一個商業上可持續、可回報的企業模型。如果企業賺不到錢,企業死了,還怎么做公益呢?”
童行學院官網介紹,其課程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下課程在福建、河北、貴州、四川有四個營地,這些營地在學生寒暑假時成為冬夏令營承辦地。開學后,這里成為當地的一個公益教育支點,以免費開放公益圖書室和免費開展通識教育課程的方式做公益。
采訪中郝景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童行學院線下業務商業部分的收入能基本覆蓋公益部分支出,線上和線下課程的收入比例大概在10:1左右。
郝景芳透露創業階段的童行學院是負利潤狀態,但她認為童行學院互聯網產品的商業性最終得到成功驗證后,企業做公益的部分就能得到全面覆蓋,“我們是屬于商業做2,公益就做1,商業做4,公益就做2,這兩個是完全利益一致,當然,肯定希望商業做大,商業做到1000萬,那公益就水漲船高嘛。”
從社會企業的可持續性出發,郝景芳表示童行學院下一步將推出更廣泛的商業性計劃,目前團隊的技術人員和教研人員都在做研發,“我們想做一款手機APP,互聯網產品要有網站,孩子通過APP或者網站學習更多的線上課程。”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一篇對2019年的展望中,郝景芳曾寫道,“一旦中國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人的精神需求也會向更高階段演化,對更純粹自我實現的追求也會慢慢成為主流,而這就會進入知識和創意經濟時代。”
她認為,不管從需求端或產業端出發,未來新經濟的發展方向都在知識和創意經濟,從這個視角出發,“成就個體的教育是下個時代所需。”
“未來時代是什么樣的時代?從大方向上,是向知識創意經濟過渡的時代。”郝景芳分析中國未來的產業格局時認為,未來制造業就業會減少,服務業就業會增加,整體向高收入行業轉移,因此,“下一階段主要任務不是選擇‘龍頭產業’,而是在每個產業爭取進入‘龍頭環節’,只有生產的上游——知識生產環節,才是當前國際格局中,高收入的保證。”
從知識發展層面來講,郝景芳認為最重要的是未來的中國要有更多的創新能力,“我們很多的地方如知識、科技還是得要自己強起來,就是創新能力得強起來才行。”在郝景芳的教育觀中,通識教育和創造力教育是知識創意經濟成型的種子,這是童行書院強調通識教育和創造力教育的核心理由。
但是通識教育和創造力的教育并無固定統一的標準,童行學院的教育成果似乎面臨難以量化評價的境況。
面對記者的疑問,郝景芳坦誠表示“現在最難的就是這一步”。目前,童行學院會區分適合孩子的教育層次,她解釋道:“我們還是有一個大致的進階體系,比如幾歲大的孩子,我們會培育他觀察、對比,或者是簡單的分析原因(能力),我們會希望他達到簡單思維能力的標準。年齡再大一點,我們希望他做一些有邏輯的推理,能夠進行有觀點的分析,知道什么樣的證據支持什么樣的觀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