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12 17:46:11
北京市在建以及交付兩年以內的住宅工程要小心了。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接下來一年內,“在建以及交付兩年以內的住宅工程,特別是定向安置房(含回遷安置房、棚改安置房、一級開發類安置房、重點工程類安置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房等政策性住房工程”,將成為北京市住建委的重點“關照對象”。
今日(8月12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開展住宅工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住宅工程質量提升專項行動”。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北京樓市發展角度看,最近幾年保障房包括共有產權房、兩限房、限競房等房源占比非常高,提高專項質量非常有必要。”
圖片來源:北京市住建委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地區屢屢曝出房屋質量問題。
日前,一段觸目驚心的視頻在網絡流傳。風雨中,一座居民樓的外墻像紙張般被吹開,晃動幾下后便大面積掉落。北京市住建委相關部門在調查后公布,8月5日5時30分左右,朝陽區東壩地區暢頤園小區3號住宅樓南側發生局部外墻保溫層脫落,脫落面積約600平方米。該事件共造成27輛機動車受損,所幸未造成人員傷害。
針對此次事件,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住建等有關部門將依法嚴肅查處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及時向社會公布外保溫層脫落的問題原因和處理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11月21日,北京首開天成以8.1億元競得朝陽區東壩南區1105-667限價商品住房地塊,以每平方米15000元的限價打造了暢頤園小區。
質量問題也同樣發生在保障房項目中。
國瑞熙院保障房項目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佳飛 攝
4月底,《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國瑞熙院保障房項目部分業主認為房屋質量不合格而拒絕收房。
根據業主們的反映,房屋問題集中于地面和墻面。地面是開發商所稱的一種新工藝,但據業主反映,“這種地板踩上去就會發出怪聲,很容易就可以掀起來,空鼓情況十分嚴重”,而“墻面則像糊了一層紙板,戳個小洞,肉眼可見之處便有沙子掉落”。
北京的部分豪宅也未能逃脫“質量門”。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2018年9月12日,10萬+豪宅昆侖域破敗現場的照片在網上流傳,昆侖域宣傳冊上標明的外立面是紅色手工磚,而實際上外立面用的是網格布+涂料。入戶大堂裝修嚴重縮水,挑高不足,與樓書上的大堂有著天壤之別。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張大偉表示:“隨著房地產調控深入,全國房地產市場逐漸平穩,這種情況下,房企利潤率下調,小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建筑質量問題逐漸增加。特別是在大風暴雨等極端氣候條件下,房屋質量問題明顯增加。而建材成本明顯上漲,也使得個別單位降低建筑標準。”
事實上,北京市針對房屋質量問題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
據新華社報道,7月26日,北京市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制度正式落地實施,今后新建、改建、擴建的商品住房、政策性住房項目建設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手續前要投保缺陷保險。
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險范圍基本涵蓋了地基基礎、主體結構、防水、保溫工程等影響主體結構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質量缺陷,特別是將北京市易發、多發且投訴較多的保溫層破損、脫落,屋面、外墻、地下、廁浴間滲漏等質量通病問題納入投保范圍,基本全面覆蓋住宅工程主要質量缺陷。
《通知》表明,此次專項行動的覆蓋面為:在建以及交付兩年以內的住宅工程,重點是定向安置房(含回遷安置房、棚改安置房、一級開發類安置房、重點工程類安置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房等政策性住房工程。最終要達到“推動我市住宅工程參建主體質量意識顯著增強,常見質量問題明顯改善,質量投訴明顯減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建設品質明顯提高”的目的。
在夯實參建主體及相關人員質量責任,規范住宅工程建筑市場秩序,加強施工關鍵環節質量管理,落實質量保修責任的同時,將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存在質量投訴較多等的責任主體,給予媒體曝光、通報批評等處理,情節嚴重的,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將其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
張大偉表示:“北京作為全國房地產調控最嚴格的城市,針對最近出現的個別案例,開始全面整頓,有利于提高房屋質量,降低房屋安全事故,這對于全國來說非常有示范意義。從全國看,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最近兩年的房屋質量問題需要嚴管。”
在房地產行業,快周轉帶來的不良影響日益顯現。
曾有開發商公開表示:“一直勸身邊的同事這兩年不要買房,因為近兩年的房屋質量是最差的,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張大偉也認為,很多房企都強調快周轉,雖然快周轉并不必然出現問題,但從概率角度看,快周轉下,各種質量問題的爆發概率會越來越高。
在此背景下,眾多業內人士也開始思考告別高增長后的發展。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就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到:“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一定要先把質量放在前面,包括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其次應注重財務質量,不能犧牲財務安全性,要實現有利潤、有回款的銷售,有現金的利潤。房地產的目的是通過做好的產品和服務,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把握住行業機會。”
藍綠雙城科技集團董事長曹舟南同樣表示:“房地產行業發展了近30年,我們做的產品還有這么多瑕疵,房子的滲漏水、電梯噪音、煙道串味等等,質量通病比比皆是。面對未來的市場,面對城市化目前的水平,最好的辦法是靜下心來,踏踏實實把應該做的產品做好,把基礎服務做好,這是硬道理。”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佳飛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